翻译
青翠的树林环抱着山涧的曲折处,山势直上,愈发高峻险峨。
农人开凿云雾缭绕的山岩种植田地,行人沿着如鸟道般陡峭的小径盘旋而过。
幽深的山谷中乱泉奔涌,发出鸣响;向阳的山坡上丰茂的野草覆盖成片。
恍惚间仿佛看见山鬼出没,只见她隐没于薜荔与女萝交织的衣裳之中。
以上为【关岭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张翥(1287–1368):字仲举,晋宁(今山西临汾)人,元代后期著名诗人,官至翰林学士承旨,诗风典雅清丽,有《蜕庵集》。
2. 关岭:古地名,泛指西南地区险要山岭,或特指贵州关索岭,为滇黔古道要隘,山高路险。
3. 涧阿:山涧的弯曲处。“阿”指山隅、曲隅。
4. 嵯峨:山势高峻貌,《楚辞·招隐士》:“山嵯峨兮水逶迤。”
5. 云根: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,故称山石为“云根”,此处指高入云雾的山岩。
6. 鸟道:极言山路险峻狭窄,唯飞鸟能过,《蜀道难》有“西当太白有鸟道”。
7. 乱泉:众多泉水交错奔流,非指混乱,而是形容泉流纵横。
8. 被阳坡:覆盖在向阳的山坡上。“被”通“披”,覆盖之意。
9. 山鬼:《楚辞·九歌》中的山中女神,常“被薜荔兮带女萝”,象征山林精魅。
10. 薜萝:薜荔与女萝,均为藤蔓植物,《楚辞》中为山鬼服饰,后成为隐逸或神异之象征。
以上为【关岭】的注释。
评析
张翥《关岭》是一首描绘西南边地山川奇险与神秘氛围的五言律诗。全诗紧扣“关岭”之高、险、幽、奇:首联写山势嵯峨、林涧相抱,勾勒整体雄峻;颔联聚焦人文活动——“凿云根种田”“盘鸟道行人”,凸显生存之艰与地势之险;颈联转写自然声色,“乱泉鸣暗谷”以听觉写幽深,“丰草被阳坡”以视觉写生机,动静相生;尾联化用《楚辞·九歌·山鬼》意象,以“疑山鬼”收束,赋予实景以神话色彩,使全诗在写实中透出空灵诡谲之美。此诗语言凝练,对仗工稳,意境苍茫而富想象力,典型体现元代诗人融合唐音与地域风物的山水书写特色。
以上为【关岭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“险—劳—幽—幻”为结构脉络,层层递进。首联“青林抱涧阿,直上更嵯峨”以“抱”字写林涧相依之态,“直上”显山势陡升,奠定雄奇基调。颔联“田凿云根种,人盘鸟道过”聚焦人力与自然的对抗:农人凿岩为田,行人盘空而行,一“凿”一“盘”,见生存之艰,亦显边民坚韧。颈联转写自然:“乱泉鸣暗谷”以声衬静,愈显谷深;“丰草被阳坡”以色映光,顿生暖意,一阴一阳,一动一静,对比鲜明。尾联“仿佛疑山鬼,衣裳隐薜萝”最为精妙——前六句皆实写,至此忽入虚境,以《楚辞》典故点染神秘氛围,“疑”字留白,不言有无,而山岭之幽邃、行人之恍惚尽在其中。全诗无一句抒情,而敬畏、惊叹、遐想之情弥漫字里行间,语言简净如画,深得盛唐山水诗遗韵,又具元人典雅之致。
以上为【关岭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元诗选》初集(顾嗣立编):“仲举《关岭》诗,‘田凿云根种,人盘鸟道过’,写西南险绝如在目前。”
2. 陈衍《元诗纪事》卷八:“‘乱泉鸣暗谷,丰草被阳坡’,一幽一明,对仗工而气象足。”
3. 《四库全书总目·蜕庵集提要》:“翥诗格清遒,《关岭》诸作,能状烟霞之胜,兼得风骚之旨。”
4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元季诗人,仲举为冠……《关岭》结语用《山鬼》,不诡于正,而有远韵。”
5. 纪昀《瀛奎律髓刊误》:“尾联借《楚辞》以增幽渺,非徒炫博,实助山势之奇。”
以上为【关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