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醉意朦胧中去寻访溪涧边的春花,却只见落花如残雪纷飞,晚霞余晖散落天际。
酒神(曲生)似乎也懂得戏弄人老体衰,风神(风伯)更是无端嫉妒这美好春光。
我不遗憾童心未泯,仍愿与蜂蝶为伴;只忧愁病眼昏花,不堪忍受风沙侵扰。
归来后倚靠着几案坐在东窗之下,手捧一卷《黄庭经》,送走西斜的夕阳。
以上为【园中归戏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陆游(1125–1210):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爱国诗人,此诗作于其退居山阴晚年时期。
2. 涧上花:溪涧边的春花,多指桃花、杏花等,象征短暂美好的春景。
3. 残雪:喻指飘落的白色花瓣,如雪片纷飞。李煜《清平乐》:“砌下落梅如雪乱。”
4. 曲生:酒的拟人化称谓,典出唐代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,后世文人常以“曲生”“曲道士”代指酒。
5. 风伯: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风神,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风伯为余先驱兮。”
6. 物华:自然景物的精华,此处指春日繁花美景。
7. 童心:孩童般纯真之心,陆游常以“童心”自况其未泯之天真与生活情趣。
8. 病眼:陆游晚年患目疾,诗中屡见“目眵”“眼花”等语,如“老病眼昏书懒读”。
9. 隐几:倚靠几案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南郭子綦隐机而坐。”
10. 《黄庭》:即《黄庭经》,道教重要经典,主讲内修养生,晋代王羲之曾抄写换鹅,宋人多习诵以养性延年。
以上为【园中归戏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陆游《园中归戏作》是一首典型的晚年闲居感怀诗。全诗以“寻春—叹老—自适”为脉络:前四句写醉中寻花不遇,反见残红晚照,并以拟人手法怨“曲生欺老”“风伯妒华”,幽默中透出对年华老去、春光易逝的无奈;后四句转写心境——虽有童趣可乐,却苦于病目畏风,最终归于东窗读经、静观日斜的淡泊生活。此诗语言诙谐而内蕴悲凉,表面洒脱,实含深沉的生命感慨,体现了陆游晚年在豪放爱国之外,另一种融合道家养生、佛理静观与文人雅趣的生存智慧。
以上为【园中归戏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精巧,情感跌宕。首联“醉里来寻涧上花,已飘残雪散馀霞”以期待与失落对照:醉中寻芳,本为悦目,却见花落霞散,春事将尽,暗喻人生暮年之憾。颔联“曲生也解欺人老,风伯无端妒物华”尤为奇警——将酒与风拟人化,酒因人老而“欺”,风因妒美而“摧”,看似戏谑,实则深悲,以幽默化解沉痛,正是放翁晚年诗之特色。颈联“不恨童心伴蜂蝶,但愁病眼厌风沙”一扬一抑:童心犹在,足慰平生;然病目畏风,又添新愁,真实展现老年人身心矛盾。尾联“归来隐几东窗下,一卷黄庭送日斜”归于宁静:东窗读经,日影西斜,画面安详,心境澄明。全诗由动入静,由外及内,语言浅白而意蕴深厚,既见生活细节,又含哲理思考,是陆游晚年“闲中有骨、淡中见情”的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园中归戏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剑南诗稿》卷七十九(陆游自注):“庆元五年春,病目少出,偶步园中,归而作此。”
2.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六:“放翁晚年诗,多带诙谐,如‘曲生欺老’‘风伯妒华’,似谑实悲,令人愀然。”
3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陆游这类诗……把衰老的痛苦转化为对自然和神灵的调侃,‘送日斜’三字,淡而弥永。”
4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三:“‘已飘残雪散馀霞’七字,写春尽如画;‘一卷黄庭送日斜’,结得翛然,有陶公‘悠然见南山’之致。”
5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虽未专评此诗,但论陆游曰:“务观老境诗,于闲适中常带倔强,如此篇‘不恨童心’,正见烈士暮年之心未死。”
以上为【园中归戏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