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白天如洗。淡烟轻、疏林映带,远山横翠。对此情怀成甚也,云断小楼风细。独倚遍、画阑十二。花馆云窗成憔悴。听宾鸿、天外声嘹唳。但不过,闷而已。
房栊深静难成寐。夜迢迢、银台绛蜡,伴人垂泪。巴得暂时朦胧地。还又匆匆惊起。漫自展、云间锦字。往后各收千张纸。念梦劳魂役空凝睇。终不负,骖鸾志。
翻译
露水莹莹,天空如洗。轻淡的云烟、稀疏的林木相互映衬,远山横亘,一片青翠。面对这般景色,该当有何种心境?只见云彩隔断了小楼,微风细细。我独自将十二曲的雕花栏杆倚遍。昔日繁花似锦的馆舍、云雾缭绕的窗牖,如今只令人容颜憔悴。听着鸿雁在天外发出嘹亮凄清的叫声,心中也不过是烦闷而已。
房门深掩,一片寂静,难以入睡。长夜漫漫,烛台上深红色的蜡烛,仿佛在陪伴我一同垂泪。好不容易才得以暂时地朦胧睡去,却又被匆匆惊醒。徒然地展开来自远方的书信。往后我们各自收存起这千百张信纸吧。想到我即便魂牵梦绕、心神劳损,也只是空自凝望。但无论如何,我最终绝不会辜负那驾乘鸾凤、修道升仙的志向。
以上为【贺新郎 · 其八檃括菊花新】的翻译。
注释
檃括:指就原有的文章、著作加以剪裁、改写。此词是檃括《菊花新》词调之意境而成。
映带:景物相互映衬,彼此关联。
画阑十二:指曲曲折折的栏杆。“十二”为虚指,形容其多。
宾鸿:即鸿雁。雁为候鸟,秋南飞春北归,如作客他乡,故称“宾鸿”。
银台绛蜡:银制的烛台与深红色的蜡烛。
巴得:盼望得到,巴望。
云间锦字:源自远方的书信。“锦字”典出《晋书》,原指妻子寄给丈夫的表达思念的织锦回文诗,后泛指书信。
梦劳魂役:形容日夜思念,梦魂为之牵绕、役使,极其劳心。
骖鸾志:指修道成仙的志向。“骖鸾”意为以鸾鸟为车乘,驾鸾飞行,是仙人的形象。
以上为【贺新郎 · 其八檃括菊花新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为南宋道教名家葛长庚(白玉蟾)的作品,展现了其作为修道者内心世界的另一面——深切的凡人情思与坚定的超脱之志之间的矛盾与统一。上片以清旷如洗的秋景反衬词人无法排遣的沉闷与憔悴,下片以孤寂难眠的长夜场景极写相思之苦。然而,词人并未沉溺于愁苦,在结尾处笔锋陡然振起,以“终不负,骖鸾志”作结,将此前所有的苦闷与相思,都化为对修道初心的坚守与告白,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张力,体现了葛长庚词作“方外之人的世间情”与“世间情中的方外志”的独特风貌。
以上为【贺新郎 · 其八檃括菊花新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词在艺术上极具感染力,其成功之处在于:
情景的反衬与交融:开篇“露白天如洗”至“远山横翠”数句,勾勒出一幅清远疏朗的秋日图景。然而如此美景,激起的却是“成甚也”的迷茫与“闷而已”的愁绪。以乐景写哀情,其哀倍增。下片的“银台绛蜡”本是温暖之物,却“伴人垂泪”,物我同悲,情致深婉。
层递的抒情手法:词人的情感是逐步深化、无处遁逃的。从上片的独倚栏杆、听雁生闷,到下片的深夜难眠、对烛垂泪,再到“暂时朦胧”却“匆匆惊起”的煎熬,将愁苦推至顶点。随后展开书信的细节,更是将相思具象化。
结尾的陡然振起:全词绝大部分篇幅都在渲染一种低沉苦闷的情绪,直至结尾“念梦劳魂役空凝睇”,似乎已陷入绝望的深渊。然而“终不负,骖鸾志”一句,如孤峰突起,豁然开朗。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词人的道士身份,更将前文所有的情感磨难,都转化为对心志的磨砺与考验。所有的“闷”与“泪”,在宏大的修道志向面前,都成了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尘缘。这种结构上的巨大转折,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。
以上为【贺新郎 · 其八檃括菊花新】的赏析。
辑评
(清)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“白玉蟾词,一片热肠,不作天地星云之套语。方外人为词,固是另有一种姿态。然其《贺新郎》诸阕,意极缠绵,语极俊爽,是悲世而非忘世也。”
近代·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“葛长庚的词,在南宋后期,可谓为一大家。他的词有苏轼的超逸,有朱敦儒的旷达,而又能融入自身的道流气息,于清旷中见奇崛,于缠绵中守其超然。《贺新郎·檃括菊花新》结句‘终不负,骖鸾志’,便是他全部人格与精神的立脚点。”
当代·王易《词曲史》:“白玉蟾词,性情挚处,不减庸人。然其骨子里自有清气,非尘俗所能掩。读其‘房栊深静难成寐’等句,何其情致婉曲;及至‘终不负,骖鸾志’,则又飘然远引矣。此正其所以为方外之高士也。”
以上为【贺新郎 · 其八檃括菊花新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