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一杯酒边,两位长须老者相对而坐对弈;几片深红的花瓣随风飘入座中飞舞。杯中酒光潋滟,你不必面红耳赤,且请静心欣赏那如桃花般娇美的面容吧。
以上为【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,余云为甚酥。潘邠老家造逡巡酒,余饮之,云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?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刘监仓:姓刘的监仓官,具体生平不详,应为苏轼友人。监仓为宋代掌管仓库的小吏。
2. 潘邠老:即潘大临,字邠老,北宋诗人,江西派重要成员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逡巡酒:一种酿造时间较短的酒,古人谓“酿之逡巡而成”,即短时间内可成,味淡而清。
4. 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:调侃潘邠老家酒味淡薄如水,似误将水掺入醋中,实为戏言。
5. 数片深红入座飞:指春日桃花或其它红花被风吹落,飘入饮宴席间。
6. 两髯棋:两位长须之人对弈下棋。髯,胡须,代指男子。
7. 十分潋滟:形容酒液满溢、波光闪动的样子。潋滟,水波荡漾貌,常用于形容酒满杯晃动。
8. 君休赤:劝人不要喝得面红耳赤,含有节制饮酒之意。
9. 且看桃花好面皮:双关语,既指眼前盛开的桃花美丽如面,也可能暗喻美人容颜或借花喻人,表达赏心悦目之情。
10. 郊外:城外之地,此处指苏轼携家人出游饮酒之所,体现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。
以上为【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,余云为甚酥。潘邠老家造逡巡酒,余饮之,云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?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,题为《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……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》,实为一组诗或诗序与诗的结合。本诗是其后段描写携家郊游饮酒的情景之作。全诗语言轻松诙谐,意境清丽自然,通过描绘春日郊游、饮酒对弈、花落人前的画面,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和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诗中“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”等语原为戏谑之言,体现东坡幽默天性,而此诗则转为雅趣盎然的写景抒情之作,展现了其由俗入雅的艺术转化能力。
以上为【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,余云为甚酥。潘邠老家造逡巡酒,余饮之,云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?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小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景。首句“一杯连坐两髯棋”,点出人物与活动:宾朋相聚,饮酒对弈,闲适从容。“连坐”二字写出亲密无间之态,“两髯”则增添几分诙谐与古意。次句“数片深红入座飞”,视觉灵动,花影翩跹,将自然之美悄然引入人间宴乐之中,情景交融。第三句“十分潋滟君休赤”,由景转人,劝酒而不劝醉,语气温和而含哲理,体现苏轼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的中和之美。末句“且看桃花好面皮”,妙语双关,既是实景写照——春花烂漫,亦可能暗含对人生美好瞬间的珍惜,甚至带有几分禅意:何必沉醉于酒,不如静观天地之美?全诗短短四句,却层次分明,动静相宜,色香味俱全,充分展现苏轼融生活趣味与诗意境界于一体的高超艺术造诣。
以上为【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,余云为甚酥。潘邠老家造逡巡酒,余饮之,云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?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虽小品,而风致宛然,有‘一语天然万古新’之妙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深红入座飞’五字,写春景入神,非老于诗者不能道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曰:“东坡诗多雄奇奔放,然此类小诗,亦复清空一气,别具风韵,足见其才力之博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善于化俗为雅,即事成趣,此诗从日常琐事中拈出诗意,语带调侃而意存温厚,典型东坡风味。”
5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按语:“此诗当作于黄州或惠州时期,写闲居之乐,寓人生感慨于不经意间,正是其‘平淡乃绚烂之极’的体现。”
以上为【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,余云为甚酥。潘邠老家造逡巡酒,余饮之,云莫作醋,错着水来否?后数日,携家饮郊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