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同客人带酒登山,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,大雁刚刚从这裏飞过。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,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。
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,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,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。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,数不清啊,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。
版本二:
我与客人提着酒壶登上青山,江水倒映着秋日的影子,大雁刚刚南飞。
人世间难得有开怀大笑的时候,趁着年少,要把菊花插满头才肯归去。
只愿醉得酩酊大醉来酬答这美好节日,身处高山云雾之间,登高望远,不必因夕阳西下而心生怨叹。
古往今来,谁又能逃脱衰老与死亡?人生无常,何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流泪沾湿衣襟呢?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重阳】的翻译。
注释
定风波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。《张子野词》入「双调」。李德润词名《定风流》,张子野词名《定风波令》。又名《捲春空》、《醉琼枝》。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,其一:「攻书学剑能幾何,争如沙塞骋偻侈。手执绿沉枪似铁,明月,龙泉三尺斩新磨。 堪羡昔时军伍,谩夸儒士德能康。四塞忽闻狼烟起,问儒士,谁人敢去定风波。」其二:「征战偻罗未是功,儒士偻侈转更加。三策张良非恶弱,谋略,汉兴楚灭本由他。 项羽翘據无路,酒後难消一曲歌。霸王虞姬皆自刎,当本,便知儒士定风波。」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,「定风波」以喻平定社会动乱,词风豪健,为此调之始词。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癥口诀。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,为通用之正体。双调六十二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,後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。另有双调六十三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;双调六十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;双调六十字,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。《乐章集》演为慢词,一入「双调」,一入「林鐘商」,并全用仄韵。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,每句用韵,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,插入三个两字句,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,因而韵律复杂,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,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。此调適应之题材较广。从始词来看,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,亦宜言志与酬赠。欧阳炯、孙孟光、蔡申道、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。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,词情极为婉约。欧阳文忠词六首,多写人生感慨。
「重阳」: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及《东坡外集》「重阳」题下注:「括杜牧之诗。」傅子立注:「杜牧之《九日》诗:『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人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更沾衣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《才调集·卷四》、《全唐诗·卷五百二十三》收此诗,题作《九日齐安登高》,字句异同见校记。」
翠微:傅子立注:「《尔雅》云:『山未及上曰翠微也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见《〈尔雅〉注疏·卷七·释山》。晋郭景纯注:『近上旁陂。』宋邢炳(Bǐng)疏:『谓未及顶上、在旁陂陀之处,名「翠微」。一说:山气青缥色,故曰「翠微」也。』」
牛山:傅子立注:「《列子》:『齐景公游于牛山,北临其国城而流涕,曰:「美哉国乎!郁郁芊芊,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?使古无死者,寡人将去斯而之何?」史孔、梁丘據从而泣。晏子独笑于旁。公雪涕而顾晏子曰:「寡人今日之游悲,孔与據皆从寡人而泣,子之独笑,何也?」晏子对曰:「使贤者常守之,则太公、桓公将常守之矣;使有勇者而常守之,则庄公、灵公将常守之矣。数君者将守之,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,惟事之恤,行假念死乎!臣之所以独窃笑也。」景公惭焉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事详《列子·力名》,又见《晏子春秋·卷一·〈内篇谏上·景公登牛山,悲去国而死,晏子谏〉》,引文稍异。」後以「牛山叹」、「牛山泪」、「牛山悲」、「牛山下涕」为悲叹人生短暂之典。
1. 定风波:词牌名,原为唐代教坊曲,后用为词调。
2. 重阳:农历九月初九,又称重九,有登高、赏菊、饮菊花酒等习俗。
3. 翠微:青翠的山色,常指代青山或山腰青翠之处。
4. 江涵秋影:江面倒映着秋天的景色。涵,包容、映照。
5. 雁初飞:大雁开始南迁,点明时值秋季。
6. 尘世难逢开口笑:化用杜牧《九日齐山登高》“尘世难逢开口笑”,意指人生忧愁多,欢乐少。
7. 菊花须插满头归:重阳习俗,簪菊以祈福避灾,也表现豪放不羁的情怀。
8. 酩酊:大醉貌。
9. 云峤(qiáo):高耸入云的山峰。峤,尖而高的山。
10. 牛山沾衣:典出《晏子春秋》,齐景公登牛山,见美景而感人生短暂,泪下沾衣。晏子讥其贪恋权位而不知命。此处反用其意,劝人不必为此伤感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重阳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词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(西元一〇八一年)九月。上片,描叙登高赏菊,饮酒言欢的情景。下片,写以酒助兴,饮酒抒情。全词,以景入情,即景生情。显示了東坡对世事、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。
这首《定风波·重阳》是苏轼晚年所作,借重阳登高之习俗抒发人生感慨。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又有对人生短暂、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。苏轼以豁达超然的态度面对生命流逝,反对无谓的悲伤,表现出典型的“旷达”风格。他劝人珍惜当下、及时行乐,又以历史典故点出悲泣无益,体现出儒家“知命”与道家“顺化”的融合思想。全词语言简练,意境开阔,情感层层递进,由景入情,由情入理,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重阳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上片写景叙事,起句“与客携壶上翠微”点明重阳登高主题,画面清新自然。“江涵秋影雁初飞”一句意境悠远,江天一色,秋意盎然,雁阵南飞,既写实景,又暗含时光流转之意。接着三句转入抒情,“尘世难逢开口笑”道尽人生辛酸,而“年少,菊花须插满头归”则转为积极乐观,强调把握当下,不负青春。下片进一步深化主题,“酩酊但酬佳节了”表达以酒酬节、尽情享乐的人生态度。“登临不用怨斜晖”寓意深远——夕阳虽落,不必哀怨,人生亦如此。“古往今来谁不老”直击生命本质,气势磅礴,最终以“牛山何必更沾衣”作结,用典巧妙,否定无谓的悲泣,彰显超脱胸襟。全词结构严谨,情景交融,理趣并存,充分体现了苏轼“以诗为词”、融哲理于抒情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重阳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王阮亭《花草蒙拾》:苏东坡之「与客携壶上翠微」,皆文人偶然遊戏,非向樊川集中作贼。
1. 《历代词话》卷七引清·王士禛语:“东坡《定风波·重阳》词,豪宕之中见深婉,用齐景公牛山之泣典,翻出新意,所谓‘达人知命’者非耶?”
2. 《宋词选注》钱钟书注:“此词于节令风物中寄寓人生感慨,不作哀声而自具高致,盖东坡晚年心境之写照也。”
3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评:“全词从登高饮酒写起,层层推进,终以旷达收束,体现了苏轼‘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’的人生哲学。”
4. 《词林纪事》引清·冯煦曰:“东坡词如春潮奔放,而其中自有节制,如此阕之跌宕从容,乃真能以气运词者。”
5. 《苏轼词集笺注》(中华书局版)按语:“此词作于元祐年间或稍后,虽未明系年,然观其意态洒脱,应为历经宦海沉浮后之作,故能超然于生死哀乐之外。”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重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