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美人红润的脸庞映着玉碗,纤纤素手捧起酒杯;酒宴上花瓣零落,沾在碧绿的衣衫上,仿佛带着唾痕。歌声婉转,与水云交融,令幽静的庭院凝然不动;梦中惊醒,只见松间白雪飘落于空寂的山岩之上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记梦回文:题目标明此诗为记梦之作,且为回文诗,可顺读倒读。
2. 酡(tuó)颜:饮酒后面色红润。
3. 玉碗:精美的酒器,象征宴饮之华美。
4. 捧纤纤:形容女子手指纤细柔美,捧着酒器。
5. 乱点馀花:零落的花瓣散乱地点缀其间。
6. 唾碧衫:指花瓣落在碧绿色的衣衫上,仿佛带“唾”痕,此处“唾”或为“涶”的通假,亦有版本作“涶”,意为湿润痕迹,或形容花汁沾衣。
7. 歌咽水云:歌声低回,仿佛与水光云影融为一体,意境幽深。
8. 凝静院:歌声使寂静的庭院更显凝滞,突出氛围之静谧。
9. 梦惊:梦中惊醒,由实转虚,进入梦境描写。
10. 松雪落空岩:松间白雪飘落于空旷山岩,营造出清冷、孤寂的意境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《记梦回文二首》之一,采用回文体,即正读倒读皆成章句,属古代诗歌中的文字游戏类作品,然苏轼以高超才情赋予其深意,使形式与内容兼美。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描写,展现了一幅清幽、静谧又略带感伤的意境。前两句写宴饮之景,色彩明丽,人物生动;后两句转入梦境,意境陡转,清冷孤绝。由繁华入空寂,暗含人生无常、荣华易逝之叹。虽为回文诗,却不显雕琢,自然流畅,足见东坡驾驭语言之妙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典型的回文五言律诗,结构精巧,意象丰富。首联写人与景:美人捧碗,花落衣衫,画面艳丽而富有生活气息,色调暖红(酡颜)、白(玉碗)、绿(碧衫)、彩(余花)交织,极具视觉美感。颔联转写听觉与氛围,“歌咽水云”将声音与自然景象融合,形成一种流动而凝滞的矛盾美感,“凝静院”三字更强化了时空仿佛停滞的艺术效果。颈联与尾联转入梦境,“梦惊”二字是转折关键,由宴乐之境突入清冷山林,松雪落岩,空灵寂寥,与前文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。这种由热到冷、由动到静的转换,暗含诗人对人生幻梦的哲思。全诗虽短,却层次分明,情感跌宕,且正读倒读皆意境完整,堪称回文诗中上乘之作。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苕溪渔隐丛话·后集》卷三十三引《王直方诗话》:“东坡回文诗,反复成章,如‘酡颜玉碗’之作,读之令人惊叹其工。”
2. 《诗人玉屑》卷十:“回文诗自晋代苏蕙《璇玑图》后,能继其妙者鲜矣。东坡数首,虽游戏笔墨,然气象自远,非俗手可及。”
3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评此诗:“回文体本难工,东坡乃能以清丽之语写幽夐之境,由宴乐而入空山,意脉不断,尤为难得。”
4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附论中提及:“回文诗多为文字之戏,然东坡此作,寓感慨于梦境,托兴象于音律,非徒炫技者比。”
以上为【记梦迴文二首,并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