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少年时体弱多病,害怕饮酒;年老之后才真正体会到酒的滋味悠长。
万千愁绪如积雪般沉重,一壶春酒却像热汤一样温暖人心。
以上为【次韵乐着作送酒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和诗,是宋代文人唱和的常见方式。
2. 乐著作:指苏轼友人乐某,其名不详,“著作”为官职名,即著作郎,掌修撰国史。
3. 杯觞(shāng):酒杯,代指饮酒。
4. 多病怯杯觞:因身体不好而不敢饮酒。
5. 方知此味长:才真正体会到饮酒的意味深远。
6. 万斛(hú):极言数量之多。斛,古代容量单位,南宋以前一斛约十斗。
7. 羁愁:羁旅他乡的愁绪。
8. 若为汤:如同热汤一般。形容酒带来的温暖与慰藉。
9. 春酒:春天酿造或饮用的酒,常用于表达闲适或友情。
10.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贬谪期间,具体时间不详,但情感基调与其晚年诗风相符。
以上为【次韵乐着作送酒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酬答友人乐著作赠酒之作,通过今昔对比,抒发了人生阅历增长后对生活细微之美的深刻体悟。前两句写个人对酒态度的转变,从年少畏酒到老年知味,暗含生命体验的深化;后两句以“万斛羁愁”与“一壶春酒”形成强烈反差,凸显酒在排解忧愁、慰藉心灵中的重要作用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象鲜明,情感真挚,体现了苏轼晚年豁达中见深沉的情怀。
以上为【次韵乐着作送酒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饮酒为题,实则寄托人生感慨。首句“少年多病怯杯觞”,从生理层面写出年轻时对酒的疏离;次句“老去方知此味长”,则转向心理与精神层面,道出历经沧桑后对酒中意趣的领悟。“味长”二字,既指酒香绵长,更寓人生况味之深远。后两句运用夸张与比喻:“万斛羁愁都似雪”,将无形之愁具象化为漫天积雪,极言其重且广;而“一壶春酒若为汤”,则以“热汤”喻酒之温润,形象地表现出酒在寒冷孤寂中带来的身心慰藉。冷与暖、重与轻、多与少的对比,强化了情感张力。全诗短小精悍,却意蕴丰富,展现了苏轼以平常物事寄深情的高超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次韵乐着作送酒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卷三十六引查慎行曰:“此诗语淡而意厚,老境萧然,惟酒可亲,羁愁万斛,一壶足以消之,非过来人不能道。”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云:“前二句说理,后二句写情,而情中有理,语极浑成,不假雕饰而自见风致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曰:“东坡晚年诗,愈朴愈厚。此等绝句,看似不经意,实则字字有斤两,‘若为汤’三字,尤见亲切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乐着作送酒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