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风从无边天际吹来,明月被云遮蔽又复显露。
松涛声充满整个虚空,竹影渐渐侵入半边门户。
暗处枝头有受惊的鹊鸟,破败墙壁饥饿的老鼠在鸣叫。
沾露的树叶使梧桐更显挺拔,风中流萤飘落在空寂的廊庑。
微凉让人想起夏日的团扇,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吟唱《白纻》歌。
今夜的游赏多么快乐,能有幸陪伴您漫步闲谈。
传承家学的诗律如此精严,已然超越当年的宗武。
膝上即成这首短诗,姑且用来感怀先祖。
以上为【夜坐与迈联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迈:苏迈,苏轼长子
2. 联句:多人合作赋诗
3. 翳:遮蔽
4. 吐:显现
5. 侵半户:月光竹影渐照入门
6. 惊鹊:化用曹操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
7. 饥鼠:饥饿老鼠,喻环境荒僻
8. 耿:明亮
9. 风萤:风中萤火虫
10. 白纻:南朝乐府舞曲名
以上为【夜坐与迈联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联句诗以夜坐景物为经纬,通过清风明月与惊鹊饥鼠的意象对照,在静谧与骚动的辩证中构建夜境深度。前八句以“松声满虚”的宇宙意识与“竹影侵户”的微观观察相映衬,后八句转入人文传承主题,在“诗律细”“过宗武”的家族叙事中,完成从自然感悟到文化使命的精神升华。
以上为【夜坐与迈联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贬谪期间,展现其超越困境的艺术境界。起笔“清风无边”与“明月翳吐”构成呼吸般的自然律动,暗喻人生明晦无常。三、四句“松声满虚”打通听觉维度,“竹影侵户”则赋予时间以视觉形态,与王维“清泉石上流”异曲同工。五、六句转写细微声响,“惊鹊”“饥鼠”既实写谪居环境,又暗含《诗经》“鸱鸮鸱鸮”的比兴传统。后段“感团扇”承班婕妤《怨歌行》余韵,“歌白纻”则遥应李白“吴歌楚舞欢未毕”,在古今对话中确立文化连续性。结末“膝上成诗”的细节,将杜甫“诗是吾家事”的宗族意识,转化为更亲切的肉身记忆,在手掌与膝盖的方寸间,完成三代文脉的温暖传递。
以上为【夜坐与迈联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:“此联句‘松声满虚空,竹影侵半户’十字,已尽夜坐三昧”
2. 明·袁宏道《苏长公合作》:“‘暗枝有惊鹊’与‘坏壁鸣饥鼠’对仗,不唯工巧,尤见谪居真境”
3. 清·纪昀《评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后四句转入家学,看似突兀,实乃血脉贯通处”
4. 近代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‘风萤落空庑’较谢玄晖‘飞萤度窗网’更见飘零之感”
5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:“结句‘感怀祖’与起句‘清风来’呼应,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归旨”
以上为【夜坐与迈联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