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李宗晟画了一幅《水帘图》,托人寄送给南舒的李大夫。
虽未能真正归隐林泉之间,但看着此画,炎炎夏日酷热的太阳仿佛也已消失无踪。
以上为【书李宗晟《水帘图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李宗晟:生平不详,应为北宋画家,善绘山水。
2. 《水帘图》:描绘瀑布如垂帘般飞泻而下的山水画作。
3. 一轴:一幅卷轴画,古代书画多装裱成轴以便收藏观赏。
4. 寄与:寄送给。
5. 南舒:地名,唐代曾设舒州,治所在今安徽潜山,南舒或指南迁之舒地,亦可能泛指舒州南部。
6. 李大夫:姓李的官员,“大夫”为唐宋时期对高级文官的尊称,具体所指不详。
7. 林泉:指山林与泉石,代指隐居之地。
8. 归得去:能够归隐。
9. 炎天酷日:炎热的夏天和强烈的阳光,象征尘世烦扰。
10. 且令无:暂且使之消失,形容画作带来的心灵清凉感。
以上为【书李宗晟《水帘图》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题赠画家李宗晟所绘《水帘图》的作品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艺术作品带来的精神慰藉。画中飞瀑如帘,清凉幽静,使观者虽处酷暑,亦能心生凉意。苏轼借题画抒怀,既赞美了画作的艺术感染力,又流露出自己未能归隐山水的遗憾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清幽,体现了宋代题画诗“以画入诗、以诗补画”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书李宗晟《水帘图》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为典型的宋代题画诗,通过简短四句传达出丰富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慨。首句点明画作来源与题赠对象,交代背景;次句说明画作寄送之事,语气平淡却暗含敬重。后两句由实入虚,从画境转入心境——诗人虽未真正置身山林,但面对《水帘图》中飞瀑流泉的清凉景象,竟觉酷暑顿消,心灵得以暂时超脱。这种“画中有境,境能化心”的描写,凸显了艺术的移情功能。苏轼以极简之语写出极深之意,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感受力与诗歌表现力。同时,“未向林泉归得去”一句,也隐隐透露出仕途羁绊、不得归隐的无奈,使诗意更添一层人生况味。
以上为【书李宗晟《水帘图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收录此诗,编者按:“此诗不见于早期苏集刻本,或为后人辑录,然风格近苏,当属可信。”
2. 清·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东坡诗钞》评:“苏轼题画之作,往往即物寓怀,不粘不滞,此篇‘炎天酷日且令无’一句,尤得画外之意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附论中提及:“宋人题画诗重理趣,苏子瞻尤擅以画写心,如‘且令无’三字,非实写景,乃写心也。”
4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注:“此诗虽短,而结构完整,由画及人、由景及情,体现苏轼对自然与艺术双重理想的追求。”
以上为【书李宗晟《水帘图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