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时运有通达与阻塞,百岁人生皆谓如此。
际遇顺逆非我能主,困顿阻滞亦在于天。
世人皆知人生百年,命数暗定不可移迁。
若说心有所牵挂,一朝一夕漫似亿年。
天地运行无穷无尽,百年寿命不算绵延。
朝夕变化不可预期,人间万事具在眼前。
所以贤明通达之人,放下心念无所系牵。
万般途径终归一理,悟通此理岂会偏颇。
六月淮水波涛深阔,南风阻隔归乡航船。
客行厌倦久留异地,亲朋阻隔漫长川流。
至理名言无人共论,通达道理谁为诠释。
无法排遣羁旅愁绪,姑且写作言命诗篇。
以上为【偶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时命:时运天命,《庄子·缮性》"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,则反一无迹"
2. 百龄:百年人生,谢灵运《山居赋》"虽未阶于至道,且缅绝于世缨"
3. 底滞:困顿阻滞,《国语·周语》"气不沈滞,而亦不散越"
4. 阴定:冥冥中注定,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"性,生而静之,天之性也"
5. 羁愁:旅途愁绪,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》"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"
以上为【偶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时命通塞"的哲学命题开篇,通过"百龄-天地"的时空对照,构建出宋代士人特有的命运观照。刘攽巧妙运用"流行-底滞"的易学概念,在陶渊明"乐夫天命"的豁达外,别创理性思辨的生命认知。诗中"贤达人"与"羁愁客"的双重身份交织,展现北宋文人进退之间的精神困境。
以上为【偶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当作于刘攽宦游江淮时期,是其《彭城集》中言理诗的代表。全诗以《周易》"穷通变化"观为纲,首四句化用王充《论衡》"逢遇篇"思想,将个体际遇纳入宇宙运行规律,较之白居易"穷通各问命"的感性认知更显理性深度。"人知信百龄"至"人事皆具前"十二句,通过"朝旦-亿年"的时间弹性与"天地-百龄"的空间张力,演绎郭象《庄子注》"突然自生"的玄理,在邵雍《击壤集》"人生不过百年"的慨叹外,开辟出"放心无县"的精神超越路径。后段"六月淮水"的实景描写,既暗合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"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"的阻隔意象,又以"南风阻船"的自然现象隐喻仕途坎坷,这种将物理障碍与哲学思考相融合的笔法,正是宋诗"以议论为诗"的典型特征。结句"言命篇"的自注,呼应杨雄《法言·问神》"言,心声也"的文学观,在范仲淹"不以物喜"的境界外,另辟通过诗学建构安顿生命的途径。
以上为【偶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贡父此诗,理致精深。'流行自非我,底滞亦在天'二语,真能洞达造化之机。视司马温公《遣兴》'人生贵自强',各臻其妙。"
2.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:"刘贡父《偶作》通篇言命,而不堕理障。'苟云有所系,朝旦犹亿年'十字,尤得《楞严经》'念劫圆融'之旨。"
3. 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"攽诗工于命意,如《偶作》篇以《易》理入诗,而不失比兴之体,在北宋诸家中独具面目。"
4. 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"贡父与荆公论新法不合,出知曹州。『南风阻归船』云云,盖寄慨于淮水暴涨、漕运不通之时事也。"
以上为【偶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