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晴日里水波荡漾,春光和煦映照在湖面上,芦笋正抽芽生长,柳絮随风飘飞。这里是否还保留着江南的风物景致呢?只见桃花飘落,随流水而去,鲚鱼也正肥美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文与可:即文同,字与可,北宋著名画家、诗人,苏轼表兄,善画墨竹。
2. 洋川园池:文与可在洋州(今陕西洋县)任知州时所建园林,内有三十余处景致,苏轼依其诗意作和诗三十首。
3. 溶溶:水波宽广流动的样子。
4. 晴港:晴日下的水港或湖湾。
5. 春晖:春天的阳光。
6. 芦笋:芦苇初生的嫩芽,春季生长。
7. 柳絮:柳树种子上的白色绒毛,春末随风飘飞。
8. 风物:指地方的风景、物产与风俗等。
9. 桃花流水:桃花随春水漂流,典出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,常象征隐逸之境或美好景致。
10. 鲚鱼:一种小型淡水鱼,味美,春季尤肥,多见于江南水乡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》之一,题为“湖桥”,通过描绘洋川园池中的春日景色,抒发对江南风物的怀念与向往之情。诗中以自然意象为主,融情于景,语言清新明丽,意境悠远。前两句写眼前实景,后两句则由景生情,以问句引出对江南风物的追忆,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旧游之地的眷恋。全诗看似平淡,实则情感深婉,体现了苏轼写景抒情的高妙笔力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“湖桥”为题,聚焦于园林中一处水景桥梁周围的春色。首句“溶溶晴港漾春晖”以“溶溶”状水之浩渺,“漾春晖”则赋予阳光以动态美感,营造出明媚和煦的春日氛围。次句“芦笋生时柳絮飞”进一步点明时节——春末夏初,芦笋初生,柳絮纷飞,生机盎然又略带轻愁,暗含时光流转之意。
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眼前景引发内心之思:“还有江南风物否?”一句设问,将视线从洋川拉向遥远的江南,既是对地理风物的追问,更是对记忆中故土或理想生活图景的追念。结句“桃花流水鲚鱼肥”以典型江南意象作答,画面丰美,味觉与视觉交融,令人神往。此处不仅写景,更寄托了诗人对闲适、富足、自然生活的向往。
全诗语言简练,结构精巧,由实入虚,由景及情,体现了苏轼“淡语皆有味,浅语皆有致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按语:“此组诗皆应和文同之作,写景清丽,寄兴悠远,可见二人襟怀相通。”
2. 清代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云:“语极平淡,味极深厚,此等诗最见真趣。”
3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钞》称:“和园池诗三十首,各就题目摹写景物,而情寓其中,不事雕琢而自然工致。”
4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曰:“借文同园林之景,抒自己胸中之情,江南风物之问,实乃心灵归宿之问。”
以上为【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