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送别您时,我愿典当鹔鹴之裘换酒,借千钟美酒来洗去离别的愁绪。
您如当年脱帽豪饮的张旭一般风流倜傥,家世则可追溯到汉代御史埋轮不避权贵的留侯后裔。
如今河东战马正驰骋争先,而昭义一带疲惫的士兵终于可以稍得休整。
料想您此行定能在秋日山中吟出美妙诗句,那故关路上,黄叶已落满车辕。
以上为【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孔常父:即孔文仲之弟孔武仲,字常父,北宋文学家,与苏轼有诗文往来。
3. 张天觉:即张商英,字天觉,北宋大臣,曾官至宰相,以敢言直谏著称。
4. 鹔鹴(sù shuāng)裘:传说中鹔鹴鸟羽毛制成的裘衣,极为珍贵,此处借指名贵衣物,用以换酒饯行。典出司马相如以鹔鹴裘换酒事。
5. 千钟:极言酒多,钟为古代容量单位,一钟六斛四斗,此处夸张形容饮酒之盛。
6. 脱帽风流:化用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“张旭三杯草圣传,脱帽露顶王公前”,形容不拘礼法、豪放洒脱的风度。
7. 余长史:指唐代书法家张旭,曾任常熟尉、金吾长史,人称“张长史”,以狂草著名,性情豪放。
8. 埋轮家世:指张商英为汉代张良(留侯)后裔。东汉张纲为御史,曾“埋轮于洛阳都亭”,不畏权贵,弹劾大将军梁冀,此处借喻张氏刚正家风。
9. 子河骏马:或指黄河支流“子河”流域,代指河东地区,亦暗喻边地军务繁忙,战马奔腾。
10. 昭义疲兵:昭义军为唐宋时期藩镇名,辖今山西东南部及河北部分地区,宋代仍为军事要地。此指长期戍边的士兵已疲惫不堪,盼得休整。
以上为【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】的注释。
评析
苏轼此诗为次韵孔常父所作,赠别张天觉出任河东提刑。全诗融送别之情、赞颂之辞与对时局的关切于一体,既表达对友人赴任的惜别之情,又高度赞扬其风度与家世,更寄望其在边地政务中有所作为。诗中用典精切,意象丰富,语言清丽而含蓄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沉郁顿挫、情理交融的艺术风格。通过“秋山得佳句”等语,亦寄托了对友人才情的期许,展现出士大夫间以文会友、以道相勖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典鹔鹴裘”“千钟洗愁”开篇,豪情中见深情,既呼应饯行场景,又凸显友情厚重。颔联连用两个典故,一写风度,一写家世,将张天觉比作张旭与留侯之后,赞誉其才情与品格兼具。颈联转写河东时局,“骏马争出”与“疲兵得休”形成对比,既点明其职责所在,又暗含对民生军情的关怀。尾联展望其赴任后的情景,以“秋山佳句”寄其文才,以“黄叶满辀”绘出行之景,意境苍凉而高远,余韵悠长。全诗融叙事、抒情、写景、议论于一体,用典自然,音律和谐,是苏轼七律中情文并茂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引查慎行曰:“‘脱帽’‘埋轮’二句,兼赞其才品,用事最切。”
2. 《纪批苏诗》纪昀评:“语意浑成,格调高朗,非强为排比者可比。”
3. 《宋诗钞》谓:“东坡送别之作,每于寻常情景中见深远寄托,此诗尤得风人之致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冯应榴语:“‘定向秋山得佳句’,写外任之乐,而不露乞怜之意,得诗人温柔敦厚之旨。”
5. 《瓯北诗话》赵翼论苏诗云:“其酬应之作,亦多意在言外,如此诗‘昭义疲兵’句,实寓安民息兵之望,非徒颂美而已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孔常父送张天觉河东提刑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