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牡丹在本该盛开的时节却遭遇风雨交加,反倒是到了霜雪之后才绽放出灿烂的红色。
春光仿佛悄悄泄露,只偏爱这一株花朵,然而我心中仍不相信这奇妙景象真是天然造化之功。
以上为【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和述古:指苏轼唱和友人陈襄(字述古)的诗作。陈襄曾任杭州知州,与苏轼有诗文往来。
2. 冬日牡丹:牡丹通常春末开花,冬日开放属反常现象,或因气候异常,或因人工催花。
3. 雨连风:形容花开时节天气恶劣,风雨不断。
4. 霜馀:霜雪之后,指冬季寒冷已过或将尽之时。
5. 烂红:鲜艳的红色,形容牡丹盛开时的艳丽色彩。
6. 漏泄春光:春光本应按时节释放,此处却提前或异常显露,暗喻不合常理的现象。
7. 私一物:偏爱某一事物,此处指冬日牡丹独得春意。
8. 此心未信:诗人内心存疑,不完全相信这种现象是自然天成。
9. 天工:天然的造化之力,与“人工”相对。
10. 诗意双关:既可理解为对自然现象的感叹,也可引申为对世事反常、人为矫饰的批评。
以上为【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题为《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》之一,是苏轼唱和友人陈襄(字述古)所作的组诗之一。诗人借冬日牡丹反常开放的现象,抒发对自然与人事、天工与人为之间关系的哲思。表面写花,实则寄寓深意:既赞叹冬日牡丹的奇美,又质疑其是否真出于“天工”,暗含对人工干预或世事反常的隐忧。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,体现了苏轼融情入景、以物喻理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冬日牡丹为题材,突破传统咏物诗的赞颂模式,转而注入哲理思考。首句“花开时节雨连风”点出季节错位与环境恶劣,形成强烈反差——本应明媚的花期却风雨交加,而真正的盛放反而出现在严寒之后。第二句“却向霜馀染烂红”以“却”字转折,突出反常之美,赋予牡丹一种逆境中绽放的生命力。后两句转入议论,“漏泄春光私一物”用拟人手法,将春光描绘为有意偏袒,暗含对不公或非常态的讽喻。结句“此心未信出天工”尤为警策,直指诗人对这种“奇迹”背后的怀疑:是否真为自然之功?抑或是人为干预所致?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在咏物之中寄托人生感慨,展现了苏轼“以理入诗”的独特风格。
以上为【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借物寓怀,言外有意,非徒咏花而已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语浅意深,‘未信’二字最有分寸,盖疑其非自然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冬日牡丹,本属异象,东坡乃以‘私’‘未信’等语出之,寓意深远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东坡和作,往往于寻常景中翻出新意,如此诗之疑天工,即见其不肯苟同之识。”
以上为【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