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像何逊在扬州那样又度过了几年,对官梅的吟咏之兴依旧未减。
如今谁能再如季孟之间调和人事?与你共饮清虚堂,不妨暂作中庸之圣贤。
你正准备在淮水之滨筑室安居,而我的心早已飞向剑南的故园。
此身正如春蚕将老,只愿在余下的春光里,再安然酣眠一次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来和诗,称为“次韵”。
2. 王定国:即王巩,字定国,苏轼好友,因“乌台诗案”受牵连被贬。
3. 何逊扬州:南朝诗人何逊曾任扬州法曹,喜爱梅花,曾有“衔霜当路发,映雪拟寒开”等咏梅诗句。此处苏轼以何逊自比,表达自己多年漂泊仍不忘诗兴。
4. 官梅:指官署庭院中的梅花,亦暗含仕途境遇之意。
5. 季孟:指季氏与孟氏,春秋鲁国两大贵族,常以“间季孟”比喻处于两者之间的调和地位。此处或指在纷争政局中寻求中庸之道。
6. 中圣贤:典出《三国志·徐邈传》,“中圣人”为饮酒之隐语。此处“中圣贤”双关,既指饮酒至醉,也暗含追求圣贤境界之意,语义含蓄。
7. 卜筑:选择地点建筑居所,多指隐居。
8. 淮上郡:泛指淮河一带,王定国当时或将居于此地。
9. 剑南川:即剑南道,唐代行政区划,包括今四川中西部地区。苏轼曾在蜀地生活,此处借指故乡或思念之地。
10. 蚕将老:以春蚕吐丝将尽比喻年老体衰,生命将尽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王定国(王巩)所作的一首七律,写于元祐年间,时值苏轼重返朝廷、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之际。诗中既有对友人情谊的珍视,也有对自己人生迟暮、归心难遂的感慨。全诗语调平和而内蕴深沉,以“蚕将老”自喻,流露出生命将尽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情感真挚,意境悠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冲淡、含蓄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何逊扬州”起兴,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身境遇结合,抒发久宦他乡却诗情不减的情怀。“官梅诗兴故依然”一句,既写景又言志,梅花象征高洁,也暗示诗人虽经贬谪仍守初心。颔联转写人事,以“间季孟”暗喻政坛纷争中难以调和的困境,而“中圣贤”则以酒寄意,表达超然物外的愿望。颈联分写二人志向:王定国尚可择地而居,而苏轼归心似箭却身不由己,对比之中见无奈。尾联以“蚕将老”作比,形象凄婉,而“更尽春光一再眠”则将悲情化为恬淡,表现出东坡特有的旷达与柔情。全诗语言简练,用典自然,情感真挚而不露锋芒,堪称晚年酬唱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淡而情深,晚岁之作,愈见冲和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‘蚕将老’句极沉痛,而以闲语出之,愈觉其哀。”
3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‘中圣贤’三字双关巧妙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4. 清代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结句寓意深远,非徒写春眠之乐,实有托于其中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