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红烛燃尽,玉杯飞传,离别的歌声唱罢,众人无不泪下千行。他日若乘一叶扁舟随风而去,应当还记得我家旧时住在西边。
以上为【次韵代留别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和诗,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严格形式。
2. 代留别:代替他人作诗以表达留别之意,可能是代友人抒发离情。
3. 绛蜡:红色的蜡烛,常用于宴会场合,象征欢聚。
4. 烧残:燃烧将尽,暗示宴会接近尾声。
5. 玉斝(jiǎ):古代酒器,玉制的爵,此处泛指精美的酒杯。
6. 飞:形容酒杯传递频繁,饮酒热烈。
7. 离歌:送别的歌曲。
8. 彻:通彻,唱完、唱尽。
9. 万行啼:形容在场众人哭泣之多,极言悲伤之深。
10. 他年一舸鸱夷去:化用范蠡功成身退、泛舟五湖的典故。“鸱夷”指范蠡所用的皮囊,后借指隐者所乘之舟。“一舸”即一叶小舟,表达归隐江湖之意。
11. 侬家:吴语方言,“我家”之意,带有亲切感,也暗含地域记忆。
12. 旧住西:旧时居住在西边,具体地点不详,可能指某位友人或诗人自己曾居之处。
以上为【次韵代留别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“次韵”之作,即依照他人诗的原韵和用韵次序唱和,主题为“代留别”,意在替人表达离别之情。全诗以浓烈的情感开篇,通过“绛蜡烧残”“玉斝飞”描绘宴席将尽、醉别场景;“离歌唱彻万行啼”极写离情之深,令人动容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设想未来归隐江湖之时,仍不忘今日之别与故人旧居,情意绵长。诗中既有当下离别的悲切,又有对未来重逢或追忆的温情寄托,体现了苏轼在离愁别绪中不失旷达的情怀。
以上为【次韵代留别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为唱和之作,却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首句“绛蜡烧残玉斝飞”以视觉与动态勾勒出夜宴将尽、宾主尽欢又难舍的氛围。红烛将尽,酒杯飞传,既是欢聚的高潮,也是离别的前奏,极具张力。次句“离歌唱彻万行啼”直抒胸臆,歌声响彻,众人垂泪,渲染出浓厚的伤别气氛。前两句实写眼前之景,后两句则转入虚写,由现实跳至未来:“他年一舸鸱夷去”,借用范蠡归隐典故,展现超脱仕途、寄情江湖的理想;而“应记侬家旧住西”一句,语气温婉,仿佛是对友人的叮咛,又似自语,流露出对故地与故情的深切眷恋。全诗由热烈到悲切,再转向淡远悠长,情感层层递进,体现了苏轼在短章中驾驭情绪的高超能力。语言凝练,用典自然,音韵和谐,堪称次韵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次韵代留别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评苏轼诗:“才气纵横,挥洒自如,即次韵之作亦不落拘束。”此诗正可见其于格律之中仍能抒发真情。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四十三:“‘离歌唱彻万行啼’,语极沉痛,非身历者不能道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东坡次韵诗往往胜过原唱,此等处见其才力之雄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虽未直接收录此诗,但论及苏轼唱和诗时指出:“其酬应之作,常寓深情于旷达,哀而不伤,得风人之旨。”可为此诗之注脚。
以上为【次韵代留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