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倚靠着竹子的美人,身着长长的翠绿色衣袖,天已寒冷,却还穿着轻薄的罗裙。近来扬州盛行重瓣的红色芍药,这本就是当时风雅时髦的妆扮。
以上为【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· 其二 · 赵昌四季:芍药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跋:文体之一,多用于书籍、书画后的题记、评述文字。
2. 王进叔:宋代收藏家,生平不详。
3. 赵昌:北宋著名画家,以善画花鸟著称,尤工折枝花卉,设色明丽,形神兼备。
4. 四季:指赵昌所绘春夏秋冬四时花卉图卷。
5. 芍药:多年生草本植物,春末夏初开花,古人常与牡丹并称,有“殿春”之称。
6. 倚竹佳人:比喻画中芍药依竹而生,姿态如美人倚竹,富于诗意想象。
7. 翠袖:青绿色的衣袖,常用来形容女子服饰,此处借指芍药叶片或花瓣色泽。
8. 薄罗裳:轻薄的丝织裙裳,暗示人物(或花)虽处寒天仍着轻装,突出其清冷高洁之态。
9. 扬州近日红千叶:指当时扬州流行栽培的重瓣红芍药。“千叶”即多重花瓣,品种名贵。
10. 风流时世妆:时尚而优雅的装扮,此处双关,既指花形花色符合当代审美,也暗喻画风或社会风气之新尚。
以上为【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· 其二 · 赵昌四季:芍药】的注释。
评析
苏轼此诗题咏赵昌所绘《四季·芍药》图,借画中景物抒写审美情趣与时代风尚。诗从“倚竹佳人”起笔,将花卉拟人化,赋予芍药以绰约风姿;后两句转写扬州红千叶芍药之盛,点出其为“时世妆”,既赞花之美,亦暗含对当代艺术风格或社会审美的微妙评论。全诗语言清丽,意象婉约,体现了苏轼题画诗中融情入景、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· 其二 · 赵昌四季:芍药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题画诗以极简之笔勾勒出画境之美,又在赞美中蕴含文化意趣。首句“倚竹佳人翠袖长”运用拟人手法,把一株芍药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,倚竹而立,翠袖飘然,形象生动,富有画面感。次句“天寒犹著薄罗裳”进一步刻画其清瘦孤高之态,即使天气寒冷,依然不减其风韵,既写花之娇艳不畏寒,亦暗寓品格之高洁。后两句由人转向花本身,“扬州近日红千叶”点明所绘为扬州名种重瓣红芍药,历史上扬州素以芍药闻名,尤以“金带围”等品种著称。结句“自是风流时世妆”巧妙双关——既是说这种花色花型正合当下流行审美,也可理解为赵昌画风顺应时代而又独具风流,是对画家艺术取向的含蓄褒扬。全诗虚实结合,由画入境,由境生情,展现了苏轼题画诗“以诗补画、以意传神”的高超技艺。
以上为【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· 其二 · 赵昌四季:芍药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二十九注:“此诗咏画中芍药,托物寓意,语带双关。”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题画诗云:“随意挥洒,自然超妙,不在形似之间。”(见《瀛奎律髓汇评》)
3. 《宋诗钞》称:“东坡题画诸作,多能摄其神理,不拘于笔墨蹊径。”
4. 当代学者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指出:“苏轼题画诗往往借物言志,此诗以‘时世妆’收束,微露讽喻之意,耐人寻味。”
5. 《历代题画诗类编》收录此诗,并评曰:“以美人拟花,风神摇曳,末句点出时代风尚,意蕴丰富。”
以上为【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· 其二 · 赵昌四季:芍药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