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举起酒杯吩咐童仆,说我要归去,不再滞留。
驾着轻便的车马去寻找幽深的山谷,独自划着小船进入清澈的溪流。
顺应自然的变化,安于天命;断绝世俗交往,不再出游。
在琴声与书卷中享受隐居田园之乐,三径虽小却足以怡情;年岁已老,我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?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归去来:指陶渊明所作《归去来兮辞》,此为集其诗句而成。
2. 觞酒:举杯饮酒。觞,古代酒器,此处用作动词,意为“举杯”。
3. 童仆:家中的僮仆或随从。
4. 言归无复留:语出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乃瞻衡宇,载欣载奔。僮仆欢迎,稚子候门……眄庭柯以怡颜,审容膝之易安。”此处化用其意,表示决心归隐,不再留恋仕途。
5. 轻车寻绝壑:驾轻车前往险峻幽深的山谷,象征远离尘世、探求自然之境。
6. 孤棹入清流:独自划船进入清澈的河流,喻隐逸生活之清净自在。
7. 乘化欲安命:顺应自然变化,安于命运安排。化,指天地造化、自然变迁。
8. 息交还绝游:断绝世俗交游,不再参与官场往来。语出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请息交以绝游。”
9. 琴书乐三径:在琴与书中自得其乐于隐居之所。“三径”典出汉蒋诩,指隐士居所的小路,代指家园或隐居之地。
10. 老矣亦何求:年事已高,已无所求,体现知足忘机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拟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之意而作的集字诗十首之一(今仅存其一),借陶渊明诗句重新组合成篇,表达自己晚年归隐、淡泊名利、安于自然的心境。全诗语言简朴自然,意境清远,情感真挚,体现出苏轼深受陶渊明影响,在历经宦海沉浮之后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。诗中“乘化”“息交”“琴书”等语皆源自陶诗,既是对原作的致敬,也寄托了自身的精神追求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为集句之作,但结构完整,意境浑成,毫无拼凑之感。苏轼选取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中的经典意象和语言,重新组织成一首五言律诗,既保留了原作的冲淡自然之美,又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。开篇“觞酒命童仆,言归无复留”,直抒胸臆,表现出决然归隐的态度;颔联以“轻车”“孤棹”描绘出行方式,凸显超脱凡俗的清逸之趣;颈联转入哲理层面,“乘化”“安命”体现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,“息交”“绝游”则反映对官场纷扰的厌倦;尾联落脚于“琴书”之乐与“三径”之安,展现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满足。全诗节奏舒缓,情调恬淡,是苏轼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,也是宋代集句诗中的上乘之作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录此诗,称:“集陶句而成章,气脉贯通,若出一手,非深得渊明之神者不能为也。”
2. 清·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卷十二评曰:“东坡此等集句,取材于陶,情寄林泉,志在高远,虽曰集字,实乃自道其怀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云:“集句至东坡,始能夺胎换骨。此诗全用陶语,而抒己情,尤为浑成自然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指出:“坡公集句,如‘归去来集字’诸作,不唯字面熨帖,且神情契合,盖以其胸中早有陶公在焉。”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