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过去那双乌黑的眉毛如鸦羽般映衬着浅淡的眉形,如今却已如绿云般柔美飘垂。
我这即将离开蓬莱的年迈太守,明日就要离去,回想帘幕之间那窸窣动人的时光,不禁肝肠寸断。
以上为【杂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杂诗:非专指某一主题,多为即兴抒怀之作,内容广泛,此诗属感旧抒情类。
2. 双鸦:古代以“鸦”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眉毛或头发,如“鸦鬓”“鸦黄”,此处指昔日清秀的眉形。
3. 照浅眉:谓乌黑的发色映衬着淡画的眉毛,形容少女清丽之貌。
4. 娥娜:同“婀娜”,形容姿态柔美,此处状发丝飘垂之态。
5. 绿云:比喻浓密柔美的黑发,因远望如青翠云团,故称“绿云垂”。
6. 蓬莱:唐代以来常以“蓬莱”代指秘书省或地方官署,此处指苏轼曾任登州(今山东蓬莱)知州,故自称“蓬莱守”。
7. 老守:年老的太守,苏轼时年已五十余,且仕途辗转,故有迟暮之叹。
8. 明朝去:指即将离任登州,苏轼于元丰八年(1085年)任登州知州仅五日即奉召还京,故“明朝去”或为艺术夸张,实言将别。
9. 肠断:形容极度悲伤,情感达到顶点。
10. 綷縩(cuì cài):象声词,形容衣物摩擦的细碎声音,此处指帘帷轻动之声,暗示昔日与佳人相会的情景,今唯余声可忆,倍增伤感。
以上为【杂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的一首感怀之作,借女子容貌之变与自身宦游将去之情交织抒写,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离别的哀愁。诗中“双鸦”“绿云”皆为古典诗词中形容女子秀发或眉黛的意象,暗含对青春与美的眷恋;而“蓬莱老守”则自指其地方官身份及年岁之高。“明朝去”点明即将离任,“肠断帘间綷縩时”以细微之声勾起深情回忆,极尽缠绵悱恻之意。全诗语言婉转,意境幽深,融个人身世之感于细腻景物描写之中,体现苏轼在豪放之外亦具婉约深情的一面。
以上为【杂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题为“杂诗”,实则情意绵密,结构精巧。前两句以“昔日”与“如今”对照,写女子容颜由清丽到丰美的变化,实则暗寓时光流逝、人事变迁之感。后两句转入自身处境,“蓬莱老守”四字既点身份,又透出苍凉。“明朝去”语短情长,既有仕途无定的无奈,也有对这片土地与记忆的不舍。“肠断帘间綷縩时”尤为动人,不直言离愁,而以一细微声响唤起万千思绪——那帘动之声或是佳人步履轻移,或是风过回廊,皆成永诀之音。全诗融合视觉、听觉与心理感受,以小见大,于婉约中见沉郁,展现了苏轼诗歌风格的多样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苏轼极少作此类香艳绮丽之语,此诗或为拟代言体,借美人迟暮、良会难再,抒写自己政治生涯中的漂泊与遗憾。
以上为【杂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二十三收录此诗,编者按:“此诗不见于早期版本苏集,疑为宋末元初人托名之作,然风格近东坡晚年抒怀笔意。”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语带绮思,而情致凄惋,不类东坡本色,或为集外误收。”
3. 近人孔凡礼《三苏年谱》未载此诗具体创作时间,亦未引述他人评论,似未将其列为核心作品。
4.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《苏轼选集》中未选此诗,其《苏轼研究》亦未提及,可见学界对此诗真伪或价值尚存保留。
5. 此诗目前未见宋代至明代重要诗话、笔记引录,亦未见于《全宋诗》正式条目(据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《全宋诗》第20册),故其归属尚有争议。
以上为【杂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