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湖面的光芒既不是鬼火,也不是仙境的奇光,
风平浪静,月光洒满整个湖面。
不一会儿,成双成对的小舟驶向寺庙方向,
等人们前去查看时,却什么也看不见,只留下一片空茫。
以上为【夜泛西湖五绝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夜泛西湖五绝:指苏轼所作一组共五首描写夜晚泛舟西湖的五言绝句,此处所引为其中一首。
2. 湖光:指月光或灯光映照在湖面上的光影。
3. 非鬼亦非仙:既不像鬼火般阴森,也不似仙境般奇幻,强调其真实而又神秘的美感。
4. 风恬浪静:风平浪静,形容湖面平静无波。
5. 光满川:月光洒满湖面,“川”在此指广阔的湖面。
6. 须臾:片刻,形容时间极短。
7. 两两:成双成对,形容小舟结伴而行。
8. 入寺去:指船儿驶向湖中或岸边的寺庙方向,可能暗示归寺的僧人或礼佛之人。
9. 就视:上前查看。
10. 空茫然:什么也看不到,只觉空旷迷茫,表达一种怅然若失或物我两忘的感受。
以上为【夜泛西湖五绝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夜泛西湖五绝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片段(此处仅引其一),描绘了夜晚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神秘而宁静的景象。诗中通过“湖光”“风恬浪静”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、虚实难辨的意境。后两句写舟影入寺、转瞬即逝,似有若无,引发观者对现实与幻象的思索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幽远,体现了苏轼善于以自然之景寄托哲思的艺术特色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诗并非完整五首,且流传版本中内容略有出入,此处所引为常见节录之一。
以上为【夜泛西湖五绝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极简笔法勾勒出一幅夜游西湖的幽美画卷。开篇“湖光非鬼亦非仙”破空而来,既否定了超自然的解释,又保留了湖光的神秘感,引导读者进入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审美境界。“风恬浪静光满川”进一步渲染氛围,展现月夜西湖的澄澈与安宁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舟影移动、倏忽不见,形成视觉上的错觉与心理上的落差,令人顿生“眼见未必为实”之感。这种由实景转入虚境的手法,正是苏轼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意趣。整首诗看似写景,实则寓情于景,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时的静观与沉思,体现出其“平淡中见深远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夜泛西湖五绝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称苏轼“写景如画,寓意深远,尤擅以寻常景物发不凡之思”。
2. 清代纪昀在《瀛奎律髓汇评》中评苏轼此类小诗:“语浅意深,得风人之致,不在工巧,而在神韵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指出:“东坡七绝、五绝,往往数语便成妙境,此等诗可见其清空一气,超然尘外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吕本中语:“东坡诗不拘常格,随物赋形,自然成文,如此类夜泛之作,皆信手拈来,而意味悠长。”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评曰:“苏轼写西湖之诗,既有‘欲把西湖比西子’之明丽,亦有此类幽渺朦胧之作,展现其心灵深处对宇宙人生的静观与体悟。”
以上为【夜泛西湖五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