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六月酷热难耐,然而在北窗之下却倍感清凉,这种安适的感觉竟比吃米饭还要甘甜。
我虽如宰我般懒散,宁愿面对“粪墙之讥”也无所回避;又像孝先那样嗜睡,连经书满腹的戏谑也都忘却。
内心已无忧虑,如同知晓时节的大雁般从容自在;身体安稳闲适,犹如挂在角上的羊那般无忧无扰。
若要真正理解这和乐安宁、不争不竞的心境,便会明白:此处便是华胥国那样的仙境。
以上为【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炎歊(xiāo):炎热,暑气。
3. 北窗凉:语出陶渊明《与子俨等疏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象征隐逸闲适。
4. 甘如饭稻粱:比喻安适之感胜过饮食之满足。稻粱,泛指粮食。
5. 宰我粪墙讥: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宰予昼寝。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!’”此处苏轼自嘲昼眠,不避讥讽。
6. 孝先经笥谑:范晔《后汉书·边韶传》载,边孝先(名韶)嗜睡,弟子嘲之曰:“边孝先,腹便便。懒读书,但欲眠。”经笥,藏经书的竹箱,喻博学。此句言自己如孝先般好眠,连学问也暂且抛却。
7. 忧虞心谢:心中不再有忧虑牵挂。虞,忧虑。
8. 知时雁:能感知时节变化的大雁,比喻顺应自然、明达事理之人。
9. 挂角羊: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“鹿得草而忘味,猿得蚁而欣然,龁草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”,或喻安然无求之态。亦有解释为“挂角于树,安然不动之羊”,象征无忧无扰。
10. 华胥别是一仙乡:华胥,传说中的理想国度,见《列子·黄帝》:“黄帝昼寝,梦游华胥氏之国,其国无帅长,一切顺其自然。”比喻太平无为、至乐之地。
以上为【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,系次韵其甥张棠美的《昼眠》诗。全诗以夏日昼眠为引,抒写诗人超然物外、心境恬淡的生活态度。面对炎夏,诗人并不抱怨酷暑,反而在北窗下感受到“凉”与“甘”,体现出随遇而安、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。诗中借用多个典故,既调侃自身慵懒之态,又暗含对仕途纷争的疏离与超越。尾联升华主题,将现实中的安眠之乐比拟为上古理想国“华胥”的神仙境界,表达了对无争宁静生活的向往。整首诗语言平易而意蕴深远,是苏轼晚年旷达心态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由景入情,层层递进。首联写景起兴,以“炎歊”反衬“北窗凉”,突出诗人内心的清凉与满足,用“甘如饭稻粱”这一生活化比喻,传达出极高的精神愉悦。颔联巧用两个历史人物典故——宰我昼寝遭孔子责骂,边孝先因嗜睡被弟子戏谑——苏轼借此自嘲,坦然接受他人可能的讥笑,表现出对世俗评价的超脱。颈联转入内心世界的描写,“忧虞心谢”与“安稳身同”形成内外呼应,展现身心俱安的状态,以“知时雁”与“挂角羊”两个意象,一动一静,寓意顺应天时、安于现状的生命智慧。尾联点题升华,将这种闲适上升到哲学与理想境界,指出真正的安宁在于心灵的“熙熙”(和乐貌)与“不争竞”,并以“华胥国”作结,赋予日常昼眠以神话色彩,使平凡生活获得诗意超越。全诗语言冲淡自然,用典贴切而不晦涩,充分体现了苏轼“平淡乃绚烂之极”的艺术追求,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:“此诗以闲适写旷怀,语似平淡而意极深远,非胸中有万卷书、历尽风波者不能道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通体清空一气,自嘲自解,愈见胸次洒落。‘华胥’结语,有出尘之想,非徒写昼眠之乐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东坡晚年诗多此类,不着力而自妙。此诗借昼眠说安心立命之道,可谓以小见大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东坡和人诗,往往翻出新意,不落窠臼。此诗次韵而超其原唱,以‘华胥’作结,遂使琐事登仙,化俗为雅。”
5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此诗作于惠州,时公年六十有四,谪居已久,心迹双清。‘忧虞心谢’‘安稳身同’八字,实写一生阅历所得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