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烦劳你们远道从边远之地前来探望我,你们来自与我同源的江水之畔。我多写几首诗赠别相送,莫让你们跋涉万里却空手而归。
以上为【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,留半岁,既行,作绝句五首送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仲天贶(kuàng):苏轼友人,眉山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
2. 王元直:名彭,字元直,苏轼表兄,眉山人,与苏轼关系密切。
3. 眉山:今四川眉山市,苏轼故乡。
4. 钱塘:今浙江杭州,北宋时为两浙路治所,苏轼曾两次任职于此。
5. 半岁:六个月,指二人在钱塘停留时间。
6. 绝句:四句短诗,此组共五首,此为其一。
7. 海角:极言其远,指眉山地处西南边远之地。
8. 江源:指岷江源头,眉山位于岷江流域,苏轼常以“江源”代指故乡。
9. 剩作:多作,尽量多写。
10. 莫教:不要让。
以上为【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,留半岁,既行,作绝句五首送之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杭州(钱塘)时所作,记述友人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远道来访,相聚半年后辞行,诗人作诗相送。全诗语言平实自然,情感真挚,表达了对友人千里来访的感激之情,以及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。诗中“海角烦君远访”一句,既点明友人路途遥远,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动;“剩作数诗相送”则体现苏轼以诗会友、重情尚文的文人风度。末句“莫教万里空回”尤为动人,既是对友情的珍视,也含幽默温情,使离别之情不显悲切而更见亲切。
以上为【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,留半岁,既行,作绝句五首送之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组诗《送仲天贶、王元直》五首之一,风格简淡而情意深长。首句“海角烦君远访”,开门见山,以“海角”形容眉山之远,突出友人不辞辛劳的情谊,“烦君”二字谦敬有加,饱含感激。次句“江源与我同来”,语义双关,既指二人来自与自己同源的故乡水土,又暗含“同根共脉”的亲情与乡情,情感深沉而不外露。第三句“剩作数诗相送”,展现苏轼以诗酬友的文人习性,亦显其才思敏捷、情意殷勤。结句“莫教万里空回”,语气轻快而意味深长,表面似怕友人白跑一趟,实则表达不愿辜负友情的深切心意,幽默中见真情。全诗无华丽辞藻,却因情真意切而感人至深,体现了苏轼“平淡中见真味”的诗歌美学。
以上为【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,留半岁,既行,作绝句五首送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二十三注:“此诗作于元祐四年(1089)苏轼知杭州时,王元直为苏轼表兄,仲天贶亦蜀中故人,二人自眉山来访,留半载而去。”
2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卷二十:“语虽浅近,情实恳至。‘莫教万里空回’,看似戏言,实见东坡重情尚义之怀。”
3. 孔凡礼《苏轼年谱》卷二十一:“元祐四年六月,王彭(元直)来杭省轼,居半岁,冬去,轼作五绝送之。此其一也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三十二:“此诗质朴如话,然情味盎然。‘江源与我同来’,言故乡之人,共此根源,非泛语也。”
以上为【仲天贶、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,留半岁,既行,作绝句五首送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