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秦始皇颇为相似,但他穷兵黩武,几乎导致国家败亡。
幸而晚年凭借知人之明,懂得将年幼的太子托付给霍光。
以上为【武帝】的翻译。
注释
武帝:指汉武帝刘彻。
类始皇:类似于秦始皇。秦始皇以雄才大略与严苛暴政著称。
黩武:滥用武力,好战。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对匈奴用兵,虽开疆拓土,但也导致国力损耗,民生凋敝。
婴儿:指汉武帝的幼子汉昭帝刘弗陵。武帝临终前立其为太子,因其年幼,故称“婴儿”。
霍光:西汉权臣,汉武帝的托孤重臣。他忠诚辅佐汉昭帝,并在昭帝早逝后主持废立,安定社稷,被誉为“汉室社稷之臣”。
以上为【武帝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王十朋咏史组诗中的一首,以极其凝练的笔法对汉武帝的一生功过做出历史评价。诗的前两句直指其核心过失,将其与有暴君之名的秦始皇类比,并点出“黩武”这一弊政,批评意味强烈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肯定其晚年“知人”之明,特别是托孤于霍光这一关键决策,确保了汉室的平稳延续。全诗采用先抑后扬、褒贬相间的结构,在二十八字内完成了一个功过分明、复杂立体的帝王形象塑造,体现了宋代咏史诗理性、凝练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武帝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高超的史识与精妙的剪裁。诗人并未罗列汉武帝的种种事迹,而是精准地抓住其一生中最具争议的“武功”与最成功的“人事安排”进行对比。前两句的批判与后两句的肯定,构成了深刻的张力,它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:即便是犯过巨大错误的君主,若能在一个关键决策上改正错误(停止征战、与民休息)和选对继承人,亦能弥补前愆,保全社稷。这种评价不流于简单的褒贬,而是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法。此外,诗中“赖有”与“解把”二词,既表达了对其晚年悔悟的肯定,也暗含了一丝庆幸之意,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。
以上为【武帝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代瞿佑《归田诗话》卷中评王十朋咏史诗:“《咏武帝》云:‘武帝英雄类始皇…’… 诸作皆议论雄浑,读者皆以知人论世之鉴。”
清代宋长白《柳亭诗话》:“王忠文(王十朋谥号)《咏史》诗,如老吏断狱,褒贬俱见筋骨。《武帝》一篇,二十八字囊括一生,可谓史笔。”
以上为【武帝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