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是谁从佛教的五天竺国,分得了一枝灵泉来到此地?
它秀然耸立在重楼之外,专为扫除尘世间的污垢与烦忧。
以上为【慈云四景甘露泉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慈云四景:指杭州慈云岭慈云寺周围的四处风景名胜,甘露泉为其一。
2. 甘露泉:传说中具有灵性的泉水,佛教中“甘露”喻佛法能涤除烦恼,如雨润物。
3. 五竺国:即五天竺,古代对印度的称呼,佛教发源地。竺,指天竺。
4. 分得一枝来:借用佛教典故,形容圣物自印度传入中国,此处指甘露泉如从佛国带来。
5. 秀出重楼外:泉水所在高出于寺庙楼阁之外,形容其位置清幽高洁。
6. 重楼:层叠的楼阁,指寺庙建筑。
7. 专除世上埃:埃,尘埃,比喻世俗烦恼与罪垢。此句谓泉水具有净化人心之功。
8. 甘露:梵语“amrita”,意为不死之水,佛教中常以甘露喻佛法妙义。
9. 慈云寺:位于杭州凤凰山南麓慈云岭,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,为佛教名刹。
10. 苏轼: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号东坡居士,好游山水,参禅悟道,诗中常融佛理。
以上为【慈云四景甘露泉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题为《慈云四景甘露泉》,是苏轼游览慈云寺时所作组诗之一,描写寺中“甘露泉”这一景致。诗以佛教意象入笔,将泉水拟为从天竺(古印度)传来的圣物,赋予其超凡脱俗、净化尘世的象征意义。语言简练而意境高远,体现了苏轼融佛理于山水之间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。全诗虽短,却层次分明:前两句追溯泉之来源,充满神秘色彩;后两句写其形态与功用,突出其清净庄严。整体风格清幽淡远,契合禅境。
以上为【慈云四景甘露泉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短短二十字,却意蕴深远。首句设问起势,引人遐思:“谁从五竺国,分得一枝来”,将甘露泉比作从佛教圣地印度带来的灵物,赋予其神圣起源。此“一枝”或指菩提枝,或借指佛泉,用语精妙,虚实相生。次句“秀出重楼外”,转写实景,描绘泉水高踞于寺院楼宇之上,卓然独立,气象清绝。后两句由形入神,“专除世上埃”点明其精神象征——不仅是自然之泉,更是涤荡心灵的佛法甘露。全诗融合地理、宗教与哲思,体现苏轼“即景悟道”的诗学特色。其语言凝练,对仗工稳,意境空灵,堪称题景小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慈云四景甘露泉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注:“此诗为元祐间知杭州时作,属《慈云寺四景》组诗之一。”
2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语涉禅机,不落痕迹,东坡于山水中得大自在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小诗如偈语,清净无尘,真得禅趣者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‘分得一枝’,用佛典而化无迹,妙在若即若离。”
5. 孔凡礼《三苏年谱》载:苏轼元祐四年至六年守杭期间,屡游湖山寺院,多有题咏,此诗当为一时之作。
以上为【慈云四景甘露泉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