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脚穿草鞋,手执青竹杖,腰间挂着百文钱便悠然出游。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偏僻的深山之中,人人都认识我这个昔日的旧官。
以上为【初入庐山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芒鞋:草鞋,多为隐士或僧人所穿,象征简朴生活。
2. 青竹杖:青色竹制手杖,常为行旅、登山之具,亦具高洁意象。
3. 百钱游:典出《晋书·阮修传》:“常步行,以百钱挂杖头,至酒店,便独酣畅。”后用以形容文人放达自适的游兴。
4. 深山里:指庐山深处,人迹罕至之地。
5. 故侯:字面意为“旧日的侯爵”,此处为诗人自指。苏轼曾任礼部尚书等职,虽非侯爵,但以“故侯”谦称或戏称自己曾居高位,今已贬谪或退隐。
以上为【初入庐山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初入庐山时所作组诗之一,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清幽深远。诗人以“芒鞋青竹杖”开篇,勾勒出一位超然物外、寄情山水的隐者形象。“自挂百钱游”化用晋代阮修“杖头挂百钱”典故,表现其洒脱不羁、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写深山百姓竟皆识其面目,流露出一丝意外与感慨——既见诗人声名远播,亦暗含仕途沉浮、身不由己的复杂情绪。全诗短小精悍,寓庄于谐,体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境界。
以上为【初入庐山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为七言绝句,风格清新淡远,却蕴含深意。前两句写行装之简、志趣之高,展现诗人欲摆脱尘世羁绊、亲近自然的心境。“自挂百钱游”一句尤为传神,既显风雅,又带几分幽默,使人联想到魏晋名士的旷达之风。后两句陡起波澜:本以为遁入深山可避世 anonymity,却不料“人人识故侯”,名声如影随形,无法真正隐逸。这种反差不仅制造了诗意张力,也折射出苏轼身处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。他向往林泉之乐,却又难以脱离社会角色与公众关注。全诗在平淡中见奇崛,在自嘲中藏哲思,正是东坡诗“外枯而中膏,似淡而实美”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初入庐山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:“此诗语浅意深,看似不经意,实则寄托遥深。‘人人识故侯’五字,道尽名士不得隐之悲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六引冯舒语:“东坡此绝,信手拈来,自有风致。‘故侯’二字微讽自嘲,耐人咀嚼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三首中此首最隽。百钱挂杖,风流可想;深山识面,感慨无穷。”
以上为【初入庐山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