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晚间云雾全都收尽,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。银河悄然无声,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。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,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?
夜幕降临,晚云渐渐消散,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;浩瀚的银河悄然无声,一轮明月如玉盘般缓缓升起。今夜这般美好的月色并不常有,人生难得几回圆满;待到明年中秋,我又将身在何方,还能看到这样的明月吗?
以上为【阳关曲 · 中秋月】的翻译。
注释
阳关曲:词牌名。因唐王摩诘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「西出阳关无故人」句而得名。单调二十八字,四句三平韵。《钦定词谱》:「本名《渭城曲》。宋秦少游云:『《渭城曲》绝句,近世又歌入《小秦王》,更名《阳关曲》。属双调,又属「大石调」。』按唐《教坊记》有《小秦王曲》即《秦王小破阵乐》也,属坐部伎。《阳关曲》,单调二十八字,四句三平韵。『渭城朝雨裛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』『仄平平仄仄平平(韵),中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仄平仄仄仄平仄句,平仄平平平仄平(韵)。』宋东坡词三首,其第二句,一首云:『银汉无声转玉盘』,一首云:『才到龙山马足轻』,则此词『客』字可平也。至第三句『仄平仄仄仄平仄』,苏词三首皆然。若平仄一误,即非此调。按此亦七言绝句,唐人为送行之歌,三叠其歌法也。东坡论三叠歌法云:『旧传《阳关》三叠,然今世歌者,每句再叠而已。若通一首言之,又是四叠。皆非是。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,则丛然无复节奏。余在密州,文勋长官以事至密,自云得古本《阳关》,其声宛转凄断,不类向之所闻。每句皆再唱,而第一句不叠,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。及在黄州,偶读乐天《对酒》诗云:「相逢且莫推辞醉,听唱《阳关》第四声。」注云:「第四声,劝君更尽一杯酒。」以此验之,若一句再叠,则此句为第五声,今为第四声,则第一句不叠审矣。』查元《阳春白雪集》,有大石调《阳关三叠》,词云:『渭城朝雨,一霎裛轻尘。更洒遍客舍青青,弄柔凝,千缕柳色新。更洒遍客舍青青,千缕柳色新。休烦恼,劝君更尽一杯酒,人生会少,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。莫遣容仪瘦损。休烦恼,劝君更尽一杯酒,只恐怕西出阳关,旧游如梦,眼前无故人。只恐怕西出阳关,眼前无故人。』与东坡论吻合,并附录之。」熊梅云按:「《阳关曲》一调为王右丞所创,体式乃折腰体七绝。坡翁本曲子中缚不住者,而此调则持律甚严。细加参校,首句第五字宜入;次句第五、六字当用『上入』;第三句末三字须『入平上』;结句第二字『入』,末三字宜『平去平』。」又按:「首句第四字,王词用『雨』字,苏词则用『尽』、『好』、『下』、三字。『雨』与『好』字,上声无疑;『尽』,《康熙字典》引《广韵》作「慈忍切」,上声;『下』,《康熙字典》引《广韵》作『胡雅切』,上声,谓『在下之下,对上之称』,方位也;又引《集韵》作『亥驾切』,去声,谓『降也,自上而下也』,动作也;『城下』者,方位也,故当读上声。第二句第五字,《东坡乐府》作『旧』,去声;而《东坡诗集》则作『古』字,上声,此从《东坡诗集》本。」故《阳关曲》谱补订如下:「仄平平上入平平,中仄平平上入平。仄平仄仄入平上,平入平平平去平。」
「中秋作。本名《小秦王》,入腔即《阳关》」:元延祐本作「中秋作。本名《小秦王》,入腔」。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与傅注本同。毛本作「中秋作。本名《小秦王》,入腔即《阳关曲》」。又按,此首别见于《东坡诗集》,题作《中秋月》。
玉盘:傅子立注:「李太白诗:『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出《古朗月行》,见《李太白诗集·卷四》。」
1. 阳关曲:词牌名,又名《小秦王》《渭城曲》等,原为唐代送别歌曲,此处借其调抒怀。
2. 中秋月: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,象征团圆与美满。
3. 暮云收尽:傍晚时分的云彩完全散去,形容天气晴朗,利于赏月。
4. 溢清寒:月光清澈明亮,带来阵阵清冷之感。“溢”字写出月光如水般流淌的动态美。
5. 银汉:即银河,古人称天河。
6. 无声:形容夜空寂静,银河静静横亘天际。
7. 玉盘:比喻圆月,典出李白《古朗月行》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
8. 此生此夜不长好:意为这样美好的人生和良宵不会长久存在。
9. 明月明年何处看: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感,暗含漂泊宦游之苦。
10. 苏轼写作此词时正与其弟苏辙短暂相聚后即将分离,故情感尤为深沉。
以上为【阳关曲 · 中秋月】的注释。
评析
熙宁十年(西元一〇七七年)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。是年二月胞弟苏颍滨与东坡相见,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,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。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。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。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颍滨久别重逢,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,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。
这首《阳关曲·中秋月》是苏轼在中秋之夜触景生情所作,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。全词以写景起笔,继而抒发人生聚散无常、时光易逝的感慨。前两句描绘中秋月夜的静谧与清寒之美,后两句则由景入情,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沉忧虑。情感真挚,余韵悠长,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阳关曲 · 中秋月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虽短,仅四句,却情景交融,层次分明。首句“暮云收尽溢清寒”,从视觉与体感双重角度渲染中秋之夜的澄澈与清凉,“收尽”二字显出天空由阴转晴的过程,“溢”字更赋予月光流动的生命力。次句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,进一步拓展视野至浩渺星空,银河静默,明月高悬,“转”字既写出月亮运行之态,也暗示时间流逝。这两句纯然写景,却已营造出空灵幽远的意境。
后两句陡然转入抒情,“此生此夜不长好”,既是感叹良辰美景的短暂,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理体悟。结句“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以问作结,语浅情深,既有对亲友团聚难再的忧虑,也有仕途奔波、身不由己的无奈。整首词继承了唐人绝句的凝练风神,又具宋词的理趣与深情,堪称短章中的精品。
以上为【阳关曲 · 中秋月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杨诚斋《诚斋诗话》:五、七字绝句最少,而最难工,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……东坡云:「暮雲收尽溢春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」四句皆好矣。
宋·胡元任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:古人赋中秋诗,例皆咏月而已,少有著题者,惟王元之云:「莫辞终夕看,动是隔年期。」苏子瞻云:「暮雲收尽溢淸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」盖庶几焉。
淸·吴子律《莲子居词话》:唐七言绝歌法……至宋而谱之,存者独《小秦王》耳,故东坡《阳关曲》藉《小秦王》之声歌之。
淸·郑瘦碧《手批东坡东府》:「不」字律,妙句天成。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吟谱》评:“苏子瞻《阳关曲》三首,皆清丽婉转,尤以《中秋月》为最,情寓景中,不言离而离思自见。”
2. 清代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七:“‘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’,真千古绝唱。东坡于中秋所感多矣,此语尤令人神伤。”
3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评:“全篇寓情于景,感情层层递进,由喜转忧,表现出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深刻体验。”
4. 近人俞陛云《宋词选释》:“起二句写景高华,后二句寄慨遥深。‘何处看’三字,飘然欲仙,亦黯然欲涕,可谓一字千金。”
以上为【阳关曲 · 中秋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