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卢山上的博士卢敖素来喜好饮酒,空旷的山中又有谁与他作伴、共度欢娱呢?
劝你不要前往骊山(喻指朝廷或权贵之地),因为当今君王并不真正喜爱儒生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卢山:指安徽蒙城境内的卢山,相传为秦代博士卢敖隐居修道之处。
2. 五咏:组诗名,苏轼在游历卢山时所作,共五首,此为其一。
3. 卢敖洞:传说为卢敖修炼成仙之所,在卢山中。
4. 博士:秦代官职,掌通古今、备顾问,多由儒生担任。卢敖为秦始皇时博士。
5. 雅好饮:素来喜好饮酒,此处或暗用魏晋名士放达饮酒以避世之风。
6. 空山:荒寂无人之山,既写实景,亦象征儒者被弃置的境地。
7. 谁与娱:有谁可以共乐?表达孤独之情。
8. 骊山:在今陕西临潼,秦始皇陵所在地,亦为唐玄宗与杨贵妃游乐之地。此处借指朝廷或权力中心。
9. 君王不喜儒:语出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沛公不好儒,诸客冠儒冠来者,沛公辄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此处借古讽今,影射当朝统治者对儒士的轻视。
10.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在新党执政时期屡遭排挤有关,反映其对儒者政治地位低下的愤懑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卢山五咏》组诗之一,借秦代博士卢敖入山修道的典故,抒发对儒者命运的感慨。诗中“博士雅好饮”一句看似写其风雅之趣,实则暗含孤独无依的处境;“空山谁与娱”进一步点出隐逸中的寂寞。后两句由卢敖引申至现实政治环境,以“莫向骊山去,君王不喜儒”直指当朝统治者对儒士的冷落甚至排斥,语意沉痛而讽刺深刻。全诗借古讽今,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体现了苏轼在政治失意中对士人处境的深切体察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简洁笔法勾勒出一位古代儒者的形象——卢敖,既是历史人物,又是诗人自况的象征。首句“博士雅好饮”看似闲笔,实则通过“饮”这一行为暗示其超脱世俗、寄情山水的情怀;次句“空山谁与娱”陡然转折,揭示出精神高洁者在现实中无人理解的孤寂。后两句由个体命运转向整体儒林处境,“莫向骊山去”是警语,也是悲叹——即便如卢敖般忠于职守的博士,最终也只能避世入山,因其理想无法见容于当权者。“君王不喜儒”五字直击要害,道出历代儒生仕途坎坷的根本原因。全诗托古言志,寓庄于谐,表面平静而内蕴激愤,典型体现苏轼“外枯而中膏,似淡而实美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二十:“此借卢敖以自寓,‘君王不喜儒’语极沉痛,盖东坡身经党争,深知儒者之难也。”
2. 清·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卷三:“苏公《卢山五咏》,皆有寄托,此章尤以简劲胜,末二语乃千古儒臣之同慨。”
3. 《宋诗精华录》评曰:“语浅意深,借古人酒杯,浇自家块垒。‘不喜儒’三字,多少血泪凝成。”
4. 近人陈寅恪在《论再生缘》中曾引此诗,谓“苏子此语,实道尽中国知识分子在专制政体下之困境”。
以上为【卢山五咏卢敖洞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