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霜降时节,红梨已经成熟,柔嫩的枝条几乎承受不住果实的重量。这种梨子虽未曾在夏日解过我的干渴,却年年在春天帮助人们储存冰块(或助人消暑)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唱和作诗。
2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。
3. 岐下:指凤翔府(今陕西宝鸡一带),苏轼、苏辙曾在此任职。
4. 北亭:位于岐山官舍北面的亭子,为诗人游憩之所。
5. 霜降: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在农历九月中,标志天气转寒,果实成熟。
6. 红梨:一种梨的品种,成熟时呈红色,亦称“丹梨”。
7. 柔柯:柔软的枝条。
8. 不胜:承受不了,形容果实累累压弯枝条。
9. 未尝:从来没有。
10. 殹夏渴:消除夏天的口渴。蠲(juān),免除、解除。
11. 长见助春冰:常被用来辅助春季藏冰或消暑。古人于冬日藏冰,春日取出使用,梨性寒凉,或可助降温,此处或为比喻用法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“次韵子由岐下诗”组诗中的一首,题为《北亭》。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北亭所见之景——霜降后红梨熟透,枝条不堪重负。后两句转而写梨的功用:虽未亲身用于解夏渴,却常年在春日助人藏冰消暑。表面写物,实则寄寓人生感慨:事物的价值未必即时显现,其贡献可能在不同季节、以不同方式体现。全诗语言质朴,意境清幽,体现了苏轼观察生活细致入微,且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掘哲理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为五言绝句,结构精炼,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转入议论与抒怀。首句“霜降红梨熟”点明时节与物候,自然平实;次句“柔柯已不胜”以拟人手法写出果实之丰盈,枝条不堪重负之态,画面感极强。后两句看似平淡叙述梨之用途,实则蕴含深意:“未尝蠲夏渴”说明诗人并未在盛夏亲尝其清凉之效,但“长见助春冰”却道出梨与冰一样,具有清寒之性,能在不同时间发挥清凉作用。这或许暗喻贤才或善事,其价值不必立时彰显,亦可在他时他地发挥作用。苏轼借物抒怀,寓理于景,体现了其“平淡中见深远”的艺术风格。全诗语言冲淡,却意味隽永,是其早期诗歌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简意远,状物传神,可见苏氏兄弟酬唱之雅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四语皆实,而含蓄有味,非刻意求工者所能及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‘未尝蠲夏渴,长见助春冰’,语若有憾,实深喜之,此等笔法,惟坡公能之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此诗写梨,不落俗套,由实入虚,于日常琐事中透露出对物用与时宜的思考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