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是谁筑起一道短墙,横截阻挡,包围了我的厅堂?
不再修建新的亭台栏杆,幽静的花儿又为谁而散发芬芳?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唱和作诗,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方式。
2. 子由:苏轼之弟苏辙,字子由,二人常有诗歌唱和。
3. 岐下:指凤翔府(今陕西宝鸡一带),苏轼、苏辙早年曾在当地任职或居住。
4. 北亭:位于居所北面的亭子,为诗人休憩赏景之所。
5. 短墙:低矮的围墙,此处象征人为设置的障碍或限制。
6. 横绝:横截阻断。
7. 拥吾堂:包围我的厅堂,暗示空间被侵占、行动受拘束。
8. 不作新亭槛:不再建造新的亭台栏杆,暗喻环境破败或无意修整。
9. 幽花:生长在僻静处的花,象征高洁、隐逸的情怀。
10. 为谁香:反问语气,表达无人欣赏、空自芬芳的寂寥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其弟苏辙(子由)所作《岐下诗》之一,题为“北亭”。诗中通过描写北亭被短墙阻隔的景象,抒发了诗人对环境变迁、人事阻隔的感慨。表面上写景状物,实则寄托深远,流露出对自由空间被侵占的不满,以及对高洁情操无人欣赏的寂寞情怀。语言简练含蓄,意境清幽,体现了苏轼诗中常见的哲思与情感交融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被围困的庭院图景,借物抒怀,寓意深远。首句“谁人筑短墙,横绝拥吾堂”以质问开篇,语气中透露出惊讶与不满。这“短墙”不仅是物理上的阻隔,更可引申为仕途、人际或心境上的束缚。次句“不作新亭槛”进一步渲染颓败之象,昔日可凭栏赏景的亭台已无人修葺,象征理想空间的荒废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以“幽花”自比,虽处幽僻却自有芬芳,然而“为谁香”三字陡然跌入孤寂,道出才德之士不被理解、抱负难展的深沉悲哀。全诗结构紧凑,意象鲜明,寓情于景,耐人寻味,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情操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评苏轼诗:“语浅意深,自然超妙,尤以寄慨于景者为最。”此诗正体现此特点。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评曰:“此诗言外有感,盖以短墙喻世路之梗塞,幽花自况其高洁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称:“东坡次韵诗,往往出原作之上,此首语短情长,尤得风人之致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吕本中语:“东坡诗不尚雕琢,而字字有本,此等小诗,愈淡愈厚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虽未直接收录此诗,但论及苏轼次韵之作时指出:“其和诗常借题发挥,别寓襟抱,非仅酬应而已。”此诗正可作此观。
以上为【次韵子由岐下诗,并引其一北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