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晨的小园中香气弥漫,雾气朦胧;我醉后写下狂放之语,未必精工。
孔子删定《诗经》尚且有所选取,其中也收录了《邶风》《鄘风》中那些婉转优美的篇章。
以上为【和孔周翰二绝再观邸园留题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孔周翰:名文仲,字周翰,北宋官员、学者,与苏轼交好,以直言敢谏著称。
2. 邸园:指某官邸所属园林,具体所指不详,应为当时士大夫常游之地。
3. 晓蒙笼:清晨雾气弥漫、朦胧不清的样子。
4. 香雾:花香与晨雾交融之气,形容园中芬芳氤氲。
5. 醉守狂词:酒醉中写下的豪放或不拘格律的诗句,含自谦之意。
6. 未必工:不一定精巧、工整,表达作者对自身诗作的审慎评价。
7. 鲁叟:指孔子,孔子为鲁国人,故称“鲁叟”。
8. 录《诗》:指孔子删订《诗经》之事,传统认为孔子曾整理《诗三百》。
9. 曲收:曲折地收录,意指虽有争议但仍予采纳。
10. 彤管《邶、鄘风》:“彤管”原指女子所执赤管笔,象征美好文辞或女性贞洁,在此泛指《诗经·国风》中描写女性情感的优美诗篇;《邶风》《鄘风》为《诗经·国风》中的两部分,多写民间男女之情,旧时儒者或以为“伤风化”,但孔子仍予保留。
以上为【和孔周翰二绝再观邸园留题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与孔周翰同游邸园后再次观赏所作,抒发诗人对诗歌创作与审美取向的思考。诗中以“香雾晓蒙笼”描绘园林晨景之美,寓情于景;“醉守狂词未必工”则自谦其诗作或因酒后疏狂而不够精炼。后两句借孔子删《诗》之典,说明即便是被认为有“淫声”之嫌的《邶》《鄘》之风,亦因其情感真挚、辞采动人而被采录,暗示艺术价值不应仅以道德标准衡量。全诗语言简练,用典自然,体现了苏轼通达的艺术观和对文学多样性的尊重。
以上为【和孔周翰二绝再观邸园留题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短,却蕴含丰富文化意涵。首句写景清丽,“香雾晓蒙笼”营造出幽静迷离的意境,既实写园景,又暗喻诗意氤氲。次句转入自省,“醉守狂词未必工”看似自嘲,实则透露出苏轼对自由抒写与艺术规范之间张力的自觉。后两句陡然提升境界,援引孔子删《诗》之典,强调文学作品的情感真实与艺术美感应被珍视,即便内容涉及私情,只要言之有物、辞采可观,便值得收录。这正体现了苏轼反对道学拘束、主张“诗以言志”的文学思想。尤其“曲收彤管《邶、鄘风》”一句,巧妙化解了礼教与文学之间的矛盾,彰显其包容开放的审美观。全诗由景入情,由情入理,层层递进,堪称即兴题咏中的哲思佳作。
以上为【和孔周翰二绝再观邸园留题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此诗见东坡论诗之旨,不拘一格,取其性情之真。”
2. 《纪评苏诗》(纪昀批点):“语虽浅近,意实深远。‘曲收’二字最得圣人删诗之旨。”
3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编):“东坡此绝,似不经意,而寄托遥深,非徒写景留题者比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(何文焕辑)引《竹坡诗话》:“苏子瞻谓‘《国风》多出于妇人女子之手,而圣人不废’,与此诗同意。”
5. 《瓯北诗话》(赵翼):“东坡于《诗经》素有研究,故能举重若轻,以片言解大义。”
以上为【和孔周翰二绝再观邸园留题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