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江畔荒芜的楚城猿啼鸟鸣一片悲凉,隔江对岸便是屈原祠庙。
一千五百年间的历史沧桑,唯有江滩的涛声仍似往昔。
以上为【楚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楚城:指楚国故都郢都(今湖北江陵),《史记·楚世家》“文王熊赀始都郢”
2. 屈原祠: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(820),《归州志》“屈原祠在州东五里”
3. 一千五百年:从屈原沉汨罗(约前278年)至陆游作诗时(约1178年),实约1456年,举成数
4. 滩声:江涛声,《水经注·江水》“滩声嘈嘈如急鼓”
以上为【楚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江上荒城”的萧瑟意象起笔,通过“猿鸟悲”的听觉渲染,构建出历史废墟的苍凉图景。陆游巧妙运用“隔江便是”的空间毗邻,将楚城废墟与屈原祠并置,在贾谊《吊屈原赋》的悼念传统外,别创时空对话的抒情范式。结句“滩声似旧”以永恒的自然反衬人事变迁,体现南宋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。
以上为【楚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淳熙五年(1178)陆游东归途经归州时,是其怀古诗的巅峰之作。前两句以“荒城”与“屈原祠”的地理对应,形成历史纵深:楚城废墟象征政治实体的湮灭,屈原祠则代表精神传统的水恒,这种虚实对照深得刘禹锡“故垒萧萧芦荻秋”的神髓。“猿鸟悲”既暗合《宜都山川记》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”的峡江意象,更将郦道元“高猿长啸”的自然声响转化为历史悲音。后两句蓦地推开千载时空,“一千五百年”的精确纪年兼具史家笔法与诗家夸张,与张祜“千年枯骨甃为尘”的泛写相比,更显认知的清醒;结句“滩声似旧”化用《论语》“逝者如斯”的哲学观照,却将孔子的流水意象转化为更具地域特征的滩声,在苏轼“大江东去”的豪迈外,另辟以永恒自然见证短暂人生的抒情路径。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地理到历史、从个体到永恒的层层升华,其将个人命运纳入文化长河的宏大视野,堪称宋诗理趣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楚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放翁七绝之极工者,‘一千五百年间事’二语,真所谓‘观古今于须臾’,与崔涂‘湘江日暮声’同一机杼而气象更阔。”
2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陆务观‘只有滩声似旧时’,与李颀‘请量东海水,看取浅深愁’俱善用具体量词写抽象时空,然陆句更得‘声音之道与政通’之旨。”
3. 朱东润《陆游选集》:“此诗作于淳熙五年自蜀东归途中,‘滩声似旧’实暗喻恢复无望之痛。较之《入蜀记》所载归州风物,诗境更见沉郁。”
4. 程千帆《古诗考索》:“宋人怀古多寓理致,放翁此诗结句以滩声之恒反衬人事之变,与杨万里‘毕竟西湖六月中’之直写各臻其妙。”
以上为【楚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