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你身在边塞高处,踏着白云俯视军中飘扬的旗帜;切莫忘了当年我们在西湖边饮酒赋诗的时光。
梦中我仿佛看见吴地的山峦与越地的山岭相连,酒席上羌族妇女与胡人杂坐共饮。
傍晚的烽火刚熄,人们才开始沉醉于酒宴;春雁飞来之时,大雪尚未消融。
试问你从军边疆,真的感到快乐吗?
请你来信略作描述,让我这老友也能稍得慰藉。
以上为【坐上覆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坐上覆借韵:指依照前人诗作用过的韵脚来和诗,“覆借”即重复使用已用之韵。
2. 岢岚军:宋代行政区划名,属河东路,在今山西省岢岚县一带,地处边塞,常驻军防。
3. 通判:宋代州府佐官,掌粮运、水利、诉讼等事务,兼有监察知州之责。
4. 叶朝奉:叶氏,朝奉为宋代对士人或低级文官的尊称,其名不详。
5. 云间踏白看缠旗:形容边地军营高耸入云,士兵骑白马巡视,军旗缠绕飘扬。“踏白”为宋代侦察骑兵之称。
6. 莫忘西湖把酒时:回忆与叶氏曾在杭州西湖共饮的往事,苏轼曾任杭州通判,与友人多有雅集。
7. 梦里吴山连越峤:吴山、越峤泛指江浙一带山岭,此处表达诗人梦中思念江南。
8. 羌妇杂胡儿:描绘边地民族杂居景象,羌、胡泛指西北少数民族。
9. 夕烽过后人初醉:傍晚烽火熄灭,战事暂息,边民与将士方得以饮酒解忧。
10. 春雁来时雪未滋:春雁北归时节,边地积雪尚未融化,“滋”意为润泽、消融。
以上为【坐上覆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送别友人叶朝奉赴岢岚军任通判所作,借送别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自身仕途漂泊的感慨。全诗以虚实相生之笔,将边塞风光与江南旧忆交织,既有对友人戍边生活的想象,也流露出对往昔闲适生活的怀念。末联设问含蓄,既表达牵挂,又暗含对边地艰苦生活的忧虑,情感真挚而深沉。语言清丽自然,意境开阔,体现了苏轼七律融情入景、从容洒脱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坐上覆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典型的送别兼寄怀之作,结构严谨,情景交融。首联以“云间踏白”写边塞军旅之雄奇,与“西湖把酒”之闲雅形成鲜明对比,唤起共同记忆,奠定深情基调。颔联转入梦境与现实交错,吴山越峤是诗人魂牵梦萦的故乡景,羌妇胡儿则是友人所处异域风土,两相对照,凸显空间之远与文化之异。颈联写边地气候苦寒、战和交替,“夕烽”“春雁”点出时间流转与戍边艰辛。尾联以问作结,不直言担忧,而以“真乐不”轻叩心扉,语淡情浓,余味悠长。全诗用韵工稳,对仗自然,意境由壮阔转苍凉,终归于温情,展现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沉郁而又不失旷达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坐上覆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:“此诗情景相生,以梦思衬边愁,语若平易而意自深远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一:“五六写边地气候如画,‘雪未滋’三字尤见锤炼。结语婉而多讽,非独送别而已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律,至此益见老境。不事雕琢,自然浑成,而情味弥永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‘梦里吴山连越峤’一句,将自身羁旅之思与友人戍边之况打并一处,两地关情,尤为动人。”
以上为【坐上覆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