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出门随意踏着青苔漫步,匆匆流逝的时光,不过陪我一笑而已。
二十四番花信风轻拂如绣的大地,两三点细雨伴着轻微的雷声悄然落下。
空中飘舞的柳絮随春而去,池塘中娇嫩的荷花已初绽,闯入夏日。
面对如此景致,却因思念儿女之事而伤心;我这刚强的心肠也无可奈何,只能默默饮酒消愁。
以上为【春残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春残:暮春时节,春将尽而夏将至。
2. 踏苍苔:漫步于长满青苔的小径,暗示幽居或少人迹。
3. 一笑陪:谓时光匆匆,仅能相伴片刻欢笑,暗含人生短暂之叹。
4. 二十四风:即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,古人以小寒至谷雨共八个节气、二十四候,每候对应一种花开,称“花信风”。此处泛指春风。
5. 清绣地:春风拂过,大地如锦绣般清新美丽。
6. 试轻雷:初夏微雷,古人谓“雷乃发声”在惊蛰,此处“试”字写出雷声初起之轻柔试探感。
7. 缬空舞絮:“缬”原指染花的丝织品,此处形容柳絮如彩缬般在空中飞舞。
8. 钿水娇荷:“钿”为金花首饰,喻荷花如金钿般娇艳浮于水面。
9. 刚肠:刚强的性格;陈著历经宋亡,守节不仕,自谓“刚肠”。
10. 衔杯:饮酒;“祇”通“只”,唯有借酒消愁。
以上为【春残】的注释。
评析
陈著《春残》是一首典型的宋末感时伤怀之作。诗人以“春残”为题,描绘暮春初夏之交的清丽景致,却在美景中突转悲情,抒发对离散子女的深切挂念。前六句写景,笔触细腻:从踏苔闲步、花信风起,到絮飞荷绽,展现季节更替的自然律动;尾联陡然跌入“伤心儿女事”,以“刚肠无奈祇衔杯”收束,形成乐景写哀的强烈反差。全诗语言清婉工丽,对仗精工(如“缬空舞絮”对“钿水娇荷”),情感由淡入深,体现了宋末遗民诗人于家国破碎之余,对亲情伦理的格外珍重与无力守护的深沉悲慨。
以上为【春残】的评析。
赏析
《春残》以闲适起笔,以悲慨收场,结构精巧,情感跌宕。首联“出门随意踏苍苔”看似悠然,然“过眼时光一笑陪”已隐含时光易逝之忧。颔联极写春末夏初之生机:“二十四风”“两三点雨”数字对仗工巧,“清绣地”“试轻雷”以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灵性。颈联更以精美意象勾勒季节交接:“缬空舞絮”写春之告别,“钿水娇荷”写夏之闯入,“闯”字尤为警策,显出生命不可阻挡之势。然正当万物欣欣向荣之际,尾联却陡转——“对景伤心儿女事”,美景反成愁媒。诗人身为南宋遗民,子女或流离、或早夭(陈著有子陈洪孙早卒),此“儿女事”实为家国破碎下亲情难全之痛。“刚肠无奈祇衔杯”一句,将刚强与脆弱、无奈与自持交织一体,酒非解忧,实为无言之痛的唯一出口。全诗语言典雅而不失真挚,景愈美,情愈悲,深得“以乐景写哀,一倍增其哀”之妙。
以上为【春残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纪事》卷七十六引《本堂集》附录:“陈著《春残》诗,‘刚肠无奈祇衔杯’,语极沉痛,盖悼其子洪孙之亡也。”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二十五(虽非律诗,但方回论陈著):“本堂(陈著号)诗多悲慨,《春残》一首,景丽而情哀,得风人之旨。”
3. 纪昀批《四库全书总目·本堂集提要》:“其诗如《春残》诸篇,于衰飒中见骨力,非徒作呻吟者。”
4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四:“‘钿水娇荷闯夏开’,‘闯’字新警;结语刚肠衔杯,尤见遗民本色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陈著此诗,前六句写景如绣,后两句伤心如割,正所谓‘芳菲时节故园心’。”
以上为【春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