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秦太虚和参寥两位诗友在松江相会,恰逢关彦长、徐安中也来到此地,众人分韵赋诗,我所得韵为“风”字,作两首诗,此为其一。
两位诗友因执着于诗歌而年老更加困顿,人世间竟无处可让他们的才情如长虹般喷薄而出。
我一生饱享连绵江雨中的安眠,整日任小舟停泊江边,任凭强劲的岸风吹拂。
人们笑我近年来已习惯三次被贬的遭遇,但上天却让我们这一辈人此刻能共饮一杯。
我知道你想要写下对我的长久思念,那就让我再送你一尾鲜红的银盘鲈鱼,以表深情。
以上为【与秦太虚、参寥会于松江,而关彦长、徐安中适至,分韵得风字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秦太虚:即秦观,字少游,号太虚,北宋著名词人,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。
2. 参寥:即僧道潜,字参寥子,苏轼好友,诗僧,善诗文。
3. 松江:今江苏吴江一带,古称松江,为江南水乡,风景秀丽。
4. 关彦长、徐安中:均为苏轼友人,生平事迹不详,当为当时文士或地方官员。
5. 分韵:古人作诗时,各人抽取一字为韵脚,依韵赋诗,称“分韵”。
6. 二子:指秦观与参寥。
7. 缘诗老更穷:因致力于诗歌创作而年老愈加贫困,暗指秦观等人仕途不顺,生活困顿。
8. 吐长虹:比喻才华横溢,气势如虹,此处言其才情无处施展。
9. 擘岸风:强劲的风吹开岸边,形容风力之大。“擘”意为分开、撕裂。
10. 银盘尾鬣红:指松江著名的鲈鱼,色白如银盘,尾鳍微红,为江南名产,典出《晋书·张翰传》“莼鲈之思”。
以上为【与秦太虚、参寥会于松江,而关彦长、徐安中适至,分韵得风字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晚年与友人相聚时所作,情感真挚,意境开阔,融合了人生感慨、友情慰藉与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。诗中既有对友人命运的同情(“二子缘诗老更穷”),也有对自己屡遭贬谪却泰然处之的自嘲(“三黜惯”),更有在逆境中珍惜当下、以酒会友、以鱼寄情的洒脱。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“旷达而不失深情”的典型风格。通过“连江雨”“擘岸风”等自然景象的描绘,营造出苍茫辽阔的江景氛围,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波澜与宁静并存的状态。
以上为【与秦太虚、参寥会于松江,而关彦长、徐安中适至,分韵得风字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首联直抒胸臆,点明秦观与参寥两位诗友因诗而困的境遇,语含悲悯,亦有共鸣。苏轼深知文学追求常与现实困顿相伴,故以“人间无处吐长虹”形容其才情不得施展,极具感染力。颔联转写自身生活状态,“睡足连江雨”“舟横擘岸风”,看似闲适,实则暗含漂泊无定、随波逐流之感,画面开阔而心境苍凉。颈联以自嘲口吻写出“三黜惯”的经历,却以“天教一樽同”转折,突出天意安排下的友情温暖,体现其乐观旷达。尾联借赠鱼之举,将思念具象化,“银盘尾鬣红”色彩鲜明,既切合松江风物,又寄托深情,余味悠长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人及己,由悲转喜,情景交融,堪称苏轼晚年酬唱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与秦太虚、参寥会于松江,而关彦长、徐安中适至,分韵得风字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淡而情深,虽叙流落,不露怨尤,见其胸次洒落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‘人间无处吐长虹’一句,道尽才士扼腕之痛;‘天教一樽同’则翻出光明,东坡所以过人也。”
3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‘睡足连江雨,舟横擘岸风’,写景浑成,而寓飘零之意,非身历者不能道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三十九:“此诗作于元符三年量移廉州途中,与秦、参寥久别重逢,感慨系之。‘三黜惯’乃自谓,见其坦荡。”
以上为【与秦太虚、参寥会于松江,而关彦长、徐安中适至,分韵得风字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