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若要将万物的同与异细细比较到锱铢之微,那么即便肝胆般亲近的人也会变得如同楚国与越国那般遥远。
倘若真正相信万事万物最终归于同一真理,那么今日你了解我,正如我了解你(就像庄子知鱼之乐那样自然)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濠州:宋代州名,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一带。涂山:位于今安徽蚌埠怀远县,相传为大禹娶妻及会诸侯之地,亦与“濠梁观鱼”典故相关。
2. 七绝:七言绝句的简称,本诗为四句七言,押平声韵,格律严谨。
3. 同异较锱铢:指对事物的相同与差异进行极其细微的计较。锱铢,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,比喻细微之别。
4. 肝胆犹能楚越如:肝胆相照者竟也能变得像楚国与越国那样对立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有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”之语。
5. 万殊归一理:出自道家“万物齐一”思想,认为千差万别的现象背后有统一的本体或道理。
6. 子今知我我知鱼:化用《庄子·秋水》中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与“我知之濠上也”的对话,表达主客交融、物我相通的境界。
7. 苏轼:北宋文学家、思想家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诗风豪放旷达,哲理深邃。
8. 宋 ● 诗:标明时代与文体,此诗作于北宋时期,属宋诗范畴。
9. 涂山:此处既实指地理,又暗含文化象征,连接大禹治水与庄子寓言,增强诗意厚度。
10. “知我知鱼”:双关语,既指彼此理解,又暗示超越逻辑的认知方式,体现直觉体悟的哲学态度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濠州涂山所作,借《庄子·秋水》中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”典故,探讨“同异”与“一理”的哲学命题。前两句指出执着于事物差异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,后两句则转向道家“万物一体”的思想,强调若能领悟万殊归一的道理,则彼此理解便如“知鱼”般自然通达。全诗融合儒道思辨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融会贯通的思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精炼的语言承载深刻的哲理思考。首句“欲将同异较锱铢”直指人类认知中常见的分别心,次句“肝胆犹能楚越如”借用庄子语典,形象揭示过度分别带来的隔阂——即便是至亲之人,一旦执著于差异,也会形同陌路。第三句“若信万殊归一理”笔锋一转,引入道家“齐物”思想,主张从更高维度看世界,纷繁万象终归统一。末句“子今知我我知鱼”巧妙化用“濠梁之辩”,不仅呼应地点“濠州”,更将抽象哲理具象化为一种心灵相通的境界。全诗结构紧凑,由破到立,由批判分别到倡导合一,体现出苏轼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特质。其语言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机锋,耐人咀嚼,是宋诗中哲理诗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卷三十五注:“此诗作于元丰八年(1085)赴登州途中,经濠州登涂山而作,托意庄周,寄慨深远。”
2. 清代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云:“此诗以理趣胜,运庄语如己出,不着痕迹,结句尤妙,翻案入神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《论再生缘》中提及:“东坡此诗,实得庄生齐物之旨,而以诗语出之,尤为难得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称:“‘肝胆楚越’本庄语,东坡反用之,见分别之害;‘知鱼’一典,点化无痕,所谓‘得意忘言’者也。”
5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曰:“此诗融地理、历史、哲学于一体,借古喻今,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人我关系与宇宙真理的深刻体认。”
以上为【濠州七绝涂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