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浮玉山头日日吹着清风,涌金门外已是春意融融。
两年来鱼鸟都浑然相识,三月的莺花全托付给君。
尽可看她新画倒晕眉妆,不该泣别时泪消腮红。
何人能织就相思的文字,托付给江边北飞的鸿雁。
以上为【常润道中,有怀钱塘,寄述古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述古:陈襄字述古,时知杭州,苏轼任通判时的同僚
2. 浮玉山:镇江金山别名,《舆地纪胜》“金山旧名浮玉”
3. 涌金门:杭州西城门,《梦梁录》“涌金门临西湖”
4. 鱼鸟浑相识:化用《三国志》杜甫“一重一掩吾肺腑,山鸟山花吾友于”
5. 眉倒晕:唐代流行眉妆,《妆台记》“开元中画倒晕眉”
6. 泣别脸消红: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“梦啼妆泪红阑干”意境
7. 相思字: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典,《晋书》“织锦为回文旋图诗”
8. 北向鸿:汉乐府《有所思》“双珠玳瑁簪,用玉绍缭之。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。摧烧之,当风扬其灰。从今以往,勿复相思,相思与君绝!鸡鸣狗吠,兄嫂当知之。妃呼豨!秋风肃肃晨风飔,东方须臾高知之”
以上为【常润道中,有怀钱塘,寄述古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钱塘春景起兴,通过“鱼鸟相识”的拟人笔法,将自然物象转化为情感载体。苏轼巧妙化用“眉晕”“腮红”的闺阁意象,在艳情外衣下包裹政治寄托,尾联“相思字”与“北向鸿”的意象组合,既承袭汉乐府传统,又暗含对朝廷的眷恋,展现其“寄沉痛于悠闲”的独特诗风。
以上为【常润道中,有怀钱塘,寄述古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前两联以时空交错手法展开画卷:首句“浮玉山”点明诗人所在的润州(今镇江),次句“涌金门”遥想杭州春色,三句“二年”呼应苏轼通判杭州的任期,四句“三月”暗含对继任者陈襄的期许。后两联转入精微的情感表达,“眉倒晕”喻指杭州新政的容光,“脸消红”暗喻离别的伤感,尾联将政治情怀伪装成男女相思,用“织字”“寄鸿”的复合意象,既暗合苏蕙织锦的才女典故,又呼应鸿雁传书的古老传统。全诗在 geographical distance(地理距离)与 emotional closeness(情感亲密)的张力中,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体现了苏轼早期七律已臻化境的艺术造诣。
以上为【常润道中,有怀钱塘,寄述古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纪昀评点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此首情韵殊胜,后四句托兴深微,『眉晕』『脸红』字看似艳语,实寓朋旧遭逢之感。”
2. 王文诰《苏诗编注集成》:“『二年鱼鸟』句与杜公『猿鸟犹疑畏简书』同一机杼,而活泼过之。”
3. 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结联从李义山『玉珰缄札何由达』化出,然以『织字』易『缄札’,更见风人之致。”
4. 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:“三四对仗流动,五六设色秾丽,在东坡集中另是一格。”
5. 赵克宜《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》:“『付与公』三字郑重托付,与结句『寄北鸿』呼应,通首筋节在此。”
以上为【常润道中,有怀钱塘,寄述古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