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想来季子(汪覃)定会恼我久坐书斋不下机杼,你却抛家舍业来与山中高僧为伴。
中秋时节独坐清冷,无酒可饮亦不觉醉意;半月持斋修行,也从不曾推辞。
你掷笔挥毫作诗毫无顾忌之色,报名入社亦不断写出新篇佳作。
将来飞黄腾达、名登桂籍的荣耀之事,也请莫要忘记如今在山中采药修道的时光。
以上为【汪覃秀才久留山中,以诗见寄,次其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汪覃秀才:宋代士人,名不显,字或号未详,“秀才”为当时对读书人的通称。苏轼友人,曾隐居山中。
2. 次其韵: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写诗唱和。
3. 季子:春秋时吴国贤人季札,此处借指汪覃,暗喻其高洁守节。一说“季子”亦可解为作者自指,以调侃语气说自己应被责备。
4. 不下机:典出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“皎皎白驹,食我场苗。絷之维之,以永今朝”,后引申为隐士不愿出仕、安居不出。此处或指苏轼自己久坐书斋,不问世事。
5. 碧云师:指山中僧人,法号或居处与“碧云”相关,亦可能泛指高洁的佛门之士。
6. 中秋冷坐无因醉:写汪覃在中秋时节清修独坐,虽节日亦不饮酒,体现其自律。
7. 长斋:长期吃素,佛教徒修行方式之一。
8. 掷简摇毫:形容挥笔疾书,文思敏捷。简,古代书写竹简;毫,毛笔。
9. 投名入社:指加入诗社或文人团体,参与唱和活动。
10. 桂籍:科举登第者的名册,代指功名仕途。“飞腾桂籍”即期望将来金榜题名、飞黄腾达。
以上为【汪覃秀才久留山中,以诗见寄,次其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苏轼对友人汪覃寄来山中诗作的唱和之作,既表达了对友人隐居修行生活的理解与敬重,又寄寓了劝勉与期许。全诗融情于理,既有对隐逸生活的欣赏,又有对仕途前程的关切,体现了苏轼一贯兼容儒释、进退从容的人生态度。语言平实而意味深长,结构严谨,对仗工整,情感真挚,是一首典型的酬赠寄怀之作。
以上为【汪覃秀才久留山中,以诗见寄,次其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唱和形式展开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季子应嗔”起笔,语带幽默,既拉近与友人的情感距离,又暗含自省之意。“不下机”与“弃家来伴碧云师”形成对照,一方安于书斋,一方投身山林,凸显人生选择之异。颔联写汪覃山中修行生活,中秋无酒、半月持斋,刻画其清苦自律之态,却无悲苦之音,反见超然。颈联转写其文才不辍,“掷简摇毫无忤色”写出洒脱自信,“投名入社有新诗”则表现其虽隐犹文,未忘风雅。尾联寄予厚望,“飞腾桂籍”是对友人前途的祝福,而“莫忘山中采药时”则是深情劝诫——无论将来身居何位,勿失初心。全诗融合儒者进取与释者淡泊,展现了苏轼对理想人格的完整期待:既能入世建功,亦能出世修身。
以上为【汪覃秀才久留山中,以诗见寄,次其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调冲和,情意恳切,于酬赠中见襟抱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‘莫忘山中采药时’一句,寓意深远,非徒作慰藉语也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和作,往往于寻常酬答中见胸次,此诗是也。‘掷简摇毫’‘投名入社’,写隐士不忘文墨,尤为妙笔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此类寄赠山中士人之作,常兼有羡其闲逸与勉其出仕两重心理,此诗尤为典型。”
以上为【汪覃秀才久留山中,以诗见寄,次其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