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三年来没有一天不思念归乡,梦中回到家中,转瞬醒来却知是虚幻。
腊月的酒送来寒意,催促我离开京城;东风吹着雪花,落满远行的征衣。
华山三峰已从身后掠过,天空浮现出青翠之色;前方华山四扇门般的山势,想必不久就能见到阳光照在屋门前。
沿途的里程标记不断消逝,归程漫长令人疲惫不堪,快些带着家中饭菜去慰劳驾车辛苦的马匹吧。
以上为【华阴寄子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华阴:今陕西省华阴市,位于华山北麓,是古代由东都洛阳赴长安的必经之地。
2. 寄子由:子由为苏轼之弟苏辙的字,此诗作于苏轼外任或贬谪途中,寄赠弟弟以抒情怀。
3. 三年无日不思归:指自离京以来长期在外,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与亲人。
4. 梦里还家旋觉非:梦中返乡,醒后发觉只是梦境,突显思乡之切与现实之苦。
5. 腊酒送寒催去国:腊月所酿之酒带来寒意,象征岁末离京的无奈。“去国”指出离京城。
6. 东风吹雪满征衣:虽言“东风”,实为早春之风夹雪,点明时节与旅途艰苦。
7. 三峰:指西岳华山著名的三座主峰——莲花峰、落雁峰、朝阳峰。
8. 天浮翠:天空映衬出华山苍翠之色,形容山高林秀,气象清新。
9. 四扇:指华山之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道山门,亦可理解为山势如门扇展开,此处代指即将抵达的目的地。
10. 里堠(hòu):古代道路旁用以计程的土堆或石碑,类似里程桩。“消磨不禁尽”谓行程遥远,里程不断减少却仍觉无穷。
11. 速携家饷劳骖騑:赶快带上家中准备的食物,慰劳拉车的马匹。“骖騑”指驾辕之外的两侧马,泛指驾车之马,此处借指旅途辛劳之人马。
以上为【华阴寄子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贬谪途中所作,寄予其弟苏辙(字子由),抒发深切的思乡之情与宦途漂泊之苦。全诗以“思归”为主线,融梦境、实景、心理感受于一体,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。诗人借腊酒、风雪、山色、日光等意象,层层推进归心似箭的情绪,末句以家饷劳马的细节收束,既显生活气息,又暗含旅途艰辛与对家庭温暖的渴望。整体结构紧凑,情随景生,体现了苏轼早期七律中沉郁与清丽并存的风格。
以上为【华阴寄子由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苏轼早期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,题为“寄子由”,实则借寄弟抒怀,集中展现其羁旅思亲之情。首联直抒胸臆,“三年无日不思归”极言时间之久、思念之深,而“梦里还家旋觉非”则陡然转折,以梦境反衬现实孤寂,情感跌宕,动人心弦。颔联写景寓情,“腊酒送寒”本应暖身,却“催去国”,反添离愁;“东风吹雪”不合常理(东风多春意),却写出早春严寒与仕途奔波之苦,意象新奇而意味深长。颈联转入旅途所见,华山三峰已过,眼前天色澄碧,四扇山门将至,空间推移中蕴含希望临近之意,景色由冷转明,情绪渐趋开朗。尾联以“里堠消磨”写路途漫长,归心似箭却步履维艰,结句“速携家饷劳骖騑”看似平淡,实则饱含温情——不仅关心家人,亦不忘辛劳之人马,体现苏轼仁厚细腻之心。全诗情景交融,章法严谨,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,堪称宋代羁旅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华阴寄子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语淡而情浓,虽在行役,不忘兄弟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四引冯舒语:“‘腊酒送寒’二句,写离京情景入骨,非身历者不知其苦。”
3. 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此诗作于熙宁年间出守杭州道中,时子由在陈,故寄诗以通怀抱。‘梦里还家’一联,凄怆动人。”
4. 清高宗敕编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情真语挚,不假雕饰,而自然有风致。东坡早年律诗,往往如此。”
5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卷五:“此诗纯以意胜,景语皆情语也。‘四扇行看日照扉’,望归之切,溢于言表。”
以上为【华阴寄子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