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因在尘世中奔走而深感被形体劳役所困,终于辞官归隐,成为一个年迈之人。
心中欣然踏上归家之路,不再走向曾经迷失的方向。
远去的路上小径旁仍有菊花盛开,一路前行,田地已渐渐荒芜。
亲友之间仍有往来相聚,以清酒满斟于杯壶之中共饮畅谈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归去来集字:指从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中选取文字组合成诗。“集字”是一种诗歌创作形式,多见于后人致敬前贤之作。
2. 涉世:经历世间事务,指仕宦生涯。
3. 形役:身体被外物驱使,语出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?”指为官场事务所束缚。
4. 告休:辞官退休。
5. 老夫:年老之人,苏轼自称,时年已近晚年。
6. 良欣:甚感欣喜。
7. 迷途:比喻误入仕途,偏离本心,亦出自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
8. 去去:远去,离去。
9. 径犹菊:小路上仍有菊花开放,暗用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之典,象征高洁与隐逸。
10. 田欲芜:田地将要荒芜,化用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田园将芜胡不归?”表达归隐之迫切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仿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之意而作的集字诗十首之一,所谓“集字”,即从原作中选取文字重新组合成诗。本诗虽为集字之作,却自然流畅,情感真挚,体现了苏轼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精神共鸣。诗中表达出诗人厌倦仕途奔波、渴望回归田园、亲近自然与亲友的情感。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,既有对人生迷途的反思,也有对归隐之乐的欣慰,展现了苏轼晚年超脱旷达的心境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虽为集字而成,但结构完整,意境浑成,毫无拼凑之感。首联直抒胸臆,点明辞官归隐的缘由——“涉世恨形役”,这是对仕途劳顿的深刻反思;“告休成老夫”则流露出岁月流逝、终得解脱的复杂情绪。颔联“良欣就归路,不复向迷途”承接前意,以“欣”字点出内心真正的喜悦所在,而“不复向迷途”则是对过往人生选择的清醒总结,充满哲理意味。颈联写景,“径犹菊”与“田欲芜”形成对照:一边是自然之美的恒常(菊),一边是人事荒废的现实(芜),既写出归途所见,也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眷恋。尾联转入人情之美,亲朋往来,清酒共饮,平淡中见真情,正是陶渊明式“悠然见南山”的生活写照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体现了苏轼对陶渊明人格与诗境的高度认同,也反映了其晚年追求心灵自由、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录此诗,称其“集字而神完气足,非袭其迹,实得其髓”。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集字诗云:“集字诗最易板滞,东坡独能运以自然,情韵俱胜,可谓化腐朽为神奇。”(见《瀛奎律髓汇评》)
3. 近人陈寅恪在《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》中指出:“苏子瞻晚年慕渊明之风,集其辞为诗,非徒文字游戏,实寄托出处之感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吕本中语:“东坡《归去来集字》,句句本陶,而自有东坡胸次流出,盖学陶而化者也。”
以上为【归去来集字十首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