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带着酒意独自前行,走遍了子云、威、徽、先觉四位黎姓人家的房舍。他们家中几个自幼相识的黎族孩童,正吹着葱叶做成的哨子,欢笑着迎接我这位老翁。请不要把这偏远之地看作远在天涯、令人愁苦万里之外的地方,就在这溪水旁边,自有如孔子所向往的舞雩台那样的和乐清风,充满生机与安宁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被酒:带着酒意,微醉。
2. 独行:独自行走。
3. 子云、威、徽、先觉:四位黎族人的名字或字号,均为苏轼在儋州时交往的当地人。
4. 黎之舍:黎族人家的居所。黎,指海南岛的黎族人民。
5. 总角:古代儿童束发为两结,形如角,代指童年。此处指年幼的孩童。
6. 口吹葱叶:用葱叶卷成哨子吹奏,是民间儿童常见的游戏。
7. 送迎翁:迎接老翁,指孩子们以天真方式欢迎苏轼。
8. 莫作天涯万里意:不要把这里当作遥远荒凉、令人伤感的边地。
9. 溪边自有舞雩风:溪边自有如春秋时期鲁国舞雩台那样的和风,象征太平祥和的生活意境。
10. 舞雩(yú)风: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孔子赞许曾皙所言的理想生活图景,代表一种闲适、自然、和谐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贬谪海南儋州期间所作,记述他在酒后独行,走访当地黎族人家的情景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既表现了诗人与当地百姓的融洽关系,也流露出其身处逆境却旷达自适的精神境界。第三句劝慰自己与他人莫因地处偏远而心生悲凉,末句以“舞雩风”作比,巧妙地将儒家理想中的和谐之境与边地淳朴民风相融合,展现出苏轼“随遇而安”的人生哲学和文化包容心态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短,却意境深远。首句“被酒独行”四字,勾勒出诗人洒脱不羁的形象,也暗示其内心略有寄托于酒的复杂情绪。次句写黎家童子“口吹葱叶”,生动传神,充满乡土气息与生活情趣,展现了黎族民间的淳朴风貌,也反映出苏轼与当地民众亲密无间的关系。第三句转折,由景入情,劝慰自己不必因贬谪远方而心怀忧惧。“莫作天涯万里意”一句,实为自我开解,亦见其超然胸襟。结句“溪边自有舞雩风”尤为精妙,将边地溪畔的清风与儒家理想的高洁境界相联系,既提升了诗意,又彰显了苏轼在困厄中仍不失精神追求的人格高度。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,却蕴含哲理,体现了“平淡中见深远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此诗写黎俗亲切有味,‘舞雩风’三字,便将蛮烟瘴雨化作春风沂水,东坡胸次真不可及。”
2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):“语极朴素,而意味悠长。使海外荒服之地,顿成礼乐之乡,惟东坡能为此语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(何文焕辑)引《纪评苏诗》:“以孔门之志,寄于蛮乡之游,非但宽解自己,亦以教化无形寓焉,此坡公所以为大。”
4. 《瓯北诗话》(赵翼):“东坡在海外诗,多凄恻语,然此诗独开朗,所谓‘溪边自有舞雩风’,足见其胸中浩然之气未尝少损。”
以上为【被酒独行,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,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