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秋风吹拂西湖,细雨萧瑟飘洒,使者您欲要离去,又被这番景象暂且留住。今日徒然地将您挽留,明朝的离别更将愁煞人。
送行的佳人们泪落千行,洒向那滔滔长河水中。不必为此收敛双眉愁苦,因为路旁百姓的哭声更为震天动地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 · 西湖送述古】的翻译。
注释
菩萨蛮:本唐教坊曲,後用为词牌,也用作曲牌。亦作《菩萨鬘》,《宋史·乐志》:「女弟子舞队名。」《宋史·乐志》、《尊前集》、《金奁集》并入「中吕宫」,《张子野词》作「中吕调」,《正音谱》注「正宫」。唐苏德祥《杜阳杂编·卷下》:「大中初,女蛮国贡双龙犀,有二龙,鳞鬣(liè)爪角悉备。明霞锦,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,光耀芬馥着人,五色相间,而美丽于中国之锦。其国人危髻金冠,璎珞被体,故谓之菩萨蛮。当时倡优遂制《菩萨蛮》曲,文士亦往往声其词。」北宋·孙孟文《北梦琐言·卷四·温李齐名》:「温庭云,字飞卿,或云作『筠』字,旧名岐,与李商隐齐名,时号曰『温李』。才思艳丽,工于小赋,每入试押官韵作赋,凡八叉手而八韵成,多为邻铺假手,号曰救数人也。而士行有缺,缙绅簿之。李义山谓曰:『近得一联句云「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」,未得偶句。』温曰:『何不云「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」。』宣宗尝赋诗,上句有『金步摇』,未能对,遣未第进士对之。庭云乃以『玉条脱』续也,宣宗赏焉。又药名有『白头翁』,温以『苍耳子』为对,他皆此类也。宣宗爱唱《菩萨蛮》词,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,戒令勿他泄。而遽言于人,由是疏之。温亦有言云:『中书堂内坐将军。』讥相国无学也。」宋·王颐堂《碧鸡漫志·卷五·〈菩萨蛮〉》云:「《菩萨蛮》,《南部新书》及《杜阳杂编》云:『大中初,女蛮国入贡,危髻金冠,缨络被体,号『菩萨蛮队』,遂制此曲。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,文士亦往往声其词。』大中乃宣宗纪号也。《北梦琐言》云:『宣宗爱唱《菩萨蛮》词,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,戒以勿泄,而遽言于人,由是疏之。』温词十四首,载《花间集》,今曲是也。李可及所制盖止此,则其舞队,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。」按温词有「小山重叠金明灭」句,名《重叠金》。南唐李後主词名《子夜歌》,一名《菩萨鬘》。韩涧泉词有「新声休写花间意」句,名《花间意》。又有「风前觅得梅花」句,名《梅花句》。有「山城望断花溪碧」句,名《花溪碧》。有「晚云烘日南枝北」句,名《晚云烘(hōng)日》。此调为双调小令,以五七言组成,四十四字。用韵两句一换,凡四易韵,平仄递转,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,历来名作极多。
「西湖送述古」:吴讷钞本、《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西湖」。
述古:陈襄,宋福州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,字述古,因家在古灵村,人称古灵先生。宋仁宗、宋神宗时名臣。倡理学,与陈季甫、周希孟、郑穆友称「海滨四先生」。宋仁宗庆历二年(西元一〇四二年)进士。初仕浦城主簿,历知仙居、河阳、濛阳诸县。嘉祐二年(西元一〇五七年),入为秘阁校理、判祠部事。嘉祐六年(西元一〇六一年),出知常州。宋英宗治平初,复为开封府推官、三司盐铁判官。宋神宗即位,出知明州。熙宁二年(西元一〇六九年),同修起居注,知谏院、改知制诰。寻直学士院。熙宁四年(西元一〇七一年),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,论青苗法不便,出知陈州。熙宁五年(西元一〇七二年),知杭州。熙宁七年(西元一〇七四年),复知陈州。熙宁八年(西元一〇七五年),召还,知通进、银台司兼侍读,判尚书都省。元丰三年(西元一〇八〇年)卒,年六十四。尝荐司马温公、苏东坡等三十三人。有《古灵先生文集》。事见宋·陈晔《古灵先生年谱》《永乐大典·卷三一四二》,《宋史·卷三百二十一·陈襄传》。
潚(xiāo)潚(xiāo):元延祐本、吴讷钞本、《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萧萧」。
谩留君:吴讷钞本作「漫留君」。按,「谩」通「漫」,徒然也。
佳人:《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作「樽前」。
「洒向长河水」句:傅子立注引《倦游录》:「令狐挺《题相思河》云:『只应自古征人泪,洒向空川作浪波。』」又引南朝梁·江文通《别赋》:「别复别兮远山曲,去复去兮长河湄。」刘尚荣按:「宋·洪景卢编《万首唐人绝句·卷五十一》收此诗,题同《全唐诗·卷七百七十八》作令狐挺《题鄜州相思铺》,《全唐诗》原注:『一作令狐楚诗。』宋·阮松菊撰《诗话总龟·卷十五》引《倦游录》引此诗,谓令狐楚作,与《全唐诗·卷三百三十四》同,题作《相思树》。又按,诗下句『浪』一作『逝』,一作『碧』,『川』一作『洲』。」洒向,珍重阁本作「洒下」,今从沈钞本、清钞本、晒蓝本,并据元延祐本、吴讷钞本、《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改定。
1. 菩萨蛮:原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,双调四十四字
2. 述古:陈襄字述古,时任杭州知州,与苏轼同僚
3. 萧萧雨:形容秋风细雨的凄凉景象
4. 使君:对州郡长官的尊称,此处指陈襄
5. 谩漫:徒然,随意
6. 长河水:指钱塘江,与西湖相通
7. 双蛾:双眉,代指佳人愁容
以上为【菩萨蛮 · 西湖送述古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送别词以西湖秋雨为背景,通过"今日谩漫留君"与"明朝愁杀人"的强烈对比,深化了惜别之情。下片更以"佳人千点泪"与"路人啼更多"的层层递进,展现陈襄(述古)离任时杭州民众的不舍之情。全词用质朴语言与夸张手法,在个人情感中融入民间声音,拓展了送别词的境界,体现了苏轼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 · 西湖送述古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艺术特色体现在三个层面:首先是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,开篇"秋风湖上萧萧雨"既写实景又渲染离愁,形成全词情感基调。其次是时空转换的巧妙安排,"今日"与"明朝"的时间对比,"佳人"与"路人"的空间拓展,构建出立体的送别场景。最精彩的是情感表达的层递性,从自然风雨的挽留,到佳人的千点泪,最终升华为路人的集体痛哭,这种由物及人、由个体到群体的情感扩张,既彰显了陈襄的政绩,又体现了苏轼关注民生的思想境界。结尾"路人啼更多"以朴素语言收束全篇,却在平实中见深意,展现了苏轼词作"似淡实美"的美学特征。
以上为【菩萨蛮 · 西湖送述古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薛瑞生《东坡词编年笺证》:"此词以民间口语入词,'愁杀人'、'啼更多'皆市井语,而情意真切,可见东坡词与民间词之渊源关系。"
2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:"'路人啼更多'五字,写尽去官离任时百姓拥道泣送场景,较之佳人泪更多一层社会意义。"
3. 王兆鹏《宋词排行榜》:"此词在苏轼70首《菩萨蛮》中别具一格,将私人送别与民众感情融为一体,拓展了送别词的表现空间。"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"熙宁七年秋,陈述古移应天府,百姓夹道送别,此词实录当时情景,'路人啼更多'非虚语也。"
以上为【菩萨蛮 · 西湖送述古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