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日阳初复,丰年瑞遽臻。
飘飖初未积,散漫忽无垠。
万木青烟灭,千门白昼新。
往来冲更合,高下著何匀。
望好登长榭,平堪走画轮。
马寒毛缩猬,弓劲力添钧。
此土偏宜稼,而予滥长人。
应须待和暖,载酒共行春。
翻译
冬至阳气初回转,丰年祥瑞忽降临。
飘摇初时未积存,散漫忽然遍无垠。
万木青烟尽消隐,千门白昼焕然新。
往来飞舞时聚散,高低覆盖皆均匀。
宜登高台眺胜景,堪行平坦驶画轮。
马寒缩毛如刺猬,弓强添力增千钧。
客醉观雪目眩转,孩娇含雪皱眉颦。
空堂永夜映明光,高阁清晨照晴新。
树石相对诗翁立,川原陈列猎骑巡。
冻狐迷失旧洞穴,饥雀噪聚空粮囷。
此地最宜种庄稼,而我愧为治理人。
应待和暖春光至,载酒共游赏新春。
以上为【咏雪】的翻译。
注释
至日:冬至,古人认为冬至阳气始生。
阳初复:化用《周易》“七日来复”,指阳气复苏。
画轮:彩饰车轮,代指华丽车驾。
力添钧:三十斤为一钧,形容弓因冰冻更劲健。
空囷:空粮仓,语出《诗经》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”。
长人:地方长官,语出《周易》“君子以容民畜众”。
以上为【咏雪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瑞雪兆丰年”为内核,构建出多维度的审美空间。全篇按“天象-地貌-人文”三重顺序展开:前八句写雪势动态,中十二句状众生百态,后四句抒为政情怀。诗中“马寒毛缩猬”的奇崛比喻与“儿娇咀且颦”的鲜活细节并存,既承韩愈“以文为诗”的写实精神,又启苏轼“随物赋形”的洒脱笔意,在宋代咏雪诗中独具“纪事与言志兼备”的特色。
以上为【咏雪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作在三个维度实现艺术突破:一是观察视角的多元转换,从宏观的“万木千门”到微观的“马毛弓力”,形成经纬交织的视觉网络;二是情感温度的巧妙调控,在“客醉儿娇”的欢愉中插入“冻狐饥雀”的凄楚,体现儒家“仁民爱物”的观照;三是咏物境界的升华,尾联从自然景象转入政治情怀,将谢惠连《雪赋》的纯粹审美提升为“雪与政通”的士大夫思考。这种以散文句法入诗、以议论收束的结构,正是北宋诗文革新在咏物领域的典型实践。
以上为【咏雪】的赏析。
辑评
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原注:
“庆历三年冬,大雪,时在谏院作。‘此土偏宜稼’句,实为今岁河北蝗旱发也。”
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卷上:
“欧阳文忠咏雪,『马寒毛缩猬』真写生妙手,虽孟郊『弓刀嘶朔风』不能过。”
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二十一:
“此篇句法整栗,『万木青烟灭,千门白昼新』尤壮丽,乃宋咏雪压卷之作。”
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十一:
“欧公《咏雪》排律,后段忽入『此土宜稼』云云,此正是其合诗人、谏官为一身处。”
以上为【咏雪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