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,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,打发蜂婢莺使千方百计、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,人们扳手指计算,再过几天到清明、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,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?
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,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,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,人会流泪,花也不想被人摘去,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。
版本二:
骑马匆匆去探望春花,不知花朵是否已经开放。
人要赏花,自然要开花,都不是容易的事。
千次绕行、百次细看,蜜蜂如侍女般忙碌,黄莺似信使般啼鸣。
空自数着谷雨和清明的日子,盼花早开。
白发如卢郎般的我,对春花的情意仍未断绝。
谁知一夜之间,寒风如剪刀般摧折了玉一般的花蕊。
酒席前面对那令人断肠的残花,人已流泪,
而花却无心顾及。
明日酒醒时,想必落花已铺满大地。
以上为【天仙子】的翻译。
注释
天仙子:词牌名。唐教坊舞曲。
化工:天工。指大自然的创造。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。
谷雨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清明之后。时当阴历三月,是牡丹花开的节候。
白发卢郎:唐校书郎卢某妻崔氏《述怀》诗:“不怨卢郎年纪大,不怨卢郎官职卑。自恨妾身生较晚,不及卢郎年少时。”《全唐诗》题下注:“校书娶崔时年已暮,崔微有慑色,赋诗述怀。”
剪刀收玉蕊: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。
断肠红:断肠花。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。
明日酒醒应满地:可能从张先《天仙子·水调数声持酒听》词末句“明日落红应满径”变化而来。满地,指落花遍地。
1. 天仙子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。双调六十八字,仄韵。
2. 走马探花:骑马快速前往赏花,形容急切赏春的心情。
3. 化工:指造化、大自然的创造力。
4. 千回来绕百回看:极言反复观赏之态,表现珍惜与不舍。
5. 蜂作婢,莺为使:比喻蜜蜂如侍女般采蜜,黄莺如使者般传声,形容春日生机。
6. 谷雨清明空屈指:空自扳着手指计算清明、谷雨节气的到来,表达盼花开放的焦急。
7. 白发卢郎:借用唐代“卢家少妇”诗意,此处苏轼自指年老之人,感叹虽老犹惜春。
8. 一夜剪刀收玉蕊:比喻寒夜风雨如剪刀般摧折娇嫩花蕊。“收”字含讽刺意味,实为毁灭。
9. 尊前还对断肠红:酒席前面对凋零的红花,令人伤心断肠。“断肠红”既可指花名,亦为形容。
10. 明日酒醒应满地:设想明日酒醒,花已落尽,铺满地面,暗喻美好不可久留。
以上为【天仙子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天仙子·走马探花花发未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,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(1073年)十月。上片写寻花,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。下片写面对花,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,而其妾则很可悲。
《天仙子》是苏轼的一首伤春词,借探花、惜花之情抒写人生迟暮之感与美好易逝之叹。全词以“走马探花”起笔,节奏急促,显出诗人急于赏春的迫切心情。然而“花发未”三字顿转冷峻,预示希望的落空。词中“蜂作婢,莺为使”以拟人手法赋予春景灵性,却又在“谷雨清明空屈指”中流露出等待的徒劳。下片转入深沉感慨,“白发卢郎”自比老去之人,对春花仍怀深情,但“一夜剪刀收玉蕊”突显命运无情。结尾“人有泪,花无意”六字,对比强烈,道尽人类情感与自然冷漠之间的鸿沟。整首词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,又有对生命短暂的哲思,体现了苏轼融情入景、寓理于情的艺术高度。
以上为【天仙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“探花”为主线,贯穿惜春、伤时、悲老之情。上片写探花之急与待花之难,通过“走马”“千回绕”等动作描写,展现诗人对春光的珍视;而“蜂作婢,莺为使”则巧妙拟人,赋予自然以温情,反衬出人事的无奈。“谷雨清明空屈指”一句,时间感强烈,凸显等待之漫长与结果之渺茫。下片情感陡转,由外景转入内心。“白发卢郎”以他人之典写己之身世,既显旷达,又含悲凉。“一夜剪刀收玉蕊”极具视觉冲击力,将自然的残酷以“剪刀”喻之,形象惊心。结尾“人有泪,花无意”形成强烈对照——人的情感炽热真挚,而花作为自然之物,却无知无觉,终将零落成泥。这种“有情”与“无情”的对立,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哲学命题。全词语言简练,意象鲜明,情感层层递进,由期待到失落,由惋惜到悲慨,最终归于苍凉,展现了苏轼晚年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。
以上为【天仙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乐府纪闻》:“东坡《天仙子》词,情致婉转,托兴高远,非徒以豪放称者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人有泪,花无意’,十字凄绝,写出千古同悲。”
3. 清·陈廷焯《词则·别调集》:“此词寓意深远,非止惜花而已。‘白发卢郎’句,老境悲春,尤为沉痛。”
4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虽未直接评此词,然其谓“东坡之词旷,稼轩之词豪”,可为此词下片超脱中见悲凉之风格注脚。
5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语:“此词疑作于元祐年间,时公在京师,然已有迟暮之感,故托于探花以寄慨。”
以上为【天仙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