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骏马成行,匆忙而过,画鼓喧腾;欣喜你刚刚在科举中夺魁归来。金杯盛酒,菊花初绽,催促着宴席的开启;红蕊吐艳,仿佛正等待春天进入关中。他日我曾有幸陪同君主亲临禹穴(会稽);如今白发苍苍,再次相见,共赋《南山》之诗。何时才能再一同享受太平盛世之乐,在清风明月之下,吹笙奏箫,安坐长夜,尽享闲适?
以上为【鹿鸣宴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鹿鸣宴:古代科举考试后,地方官府为新科举人举行的庆贺宴会,因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而得名,象征礼贤下士、宾主欢聚。
2. 连骑匆匆:形容官员或士子骑马成行,来往繁忙,此处指赴宴场面盛大。
3. 画鼓喧:彩绘的鼓声喧闹,形容宴会气氛热烈。
4. 夺锦标:比喻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,考中举人或进士。
5. 金罍(léi):古代青铜制盛酒器,此处泛指华贵的酒器。
6. 浮菊:酒中漂浮菊花,指重阳节前后饮菊花酒的习俗,亦渲染宴席清雅氛围。
7. 红蕊将春待入关:拟人手法,言春花绽放,似在迎接新春到来。“入关”或暗喻士子入京应试或荣归故里。
8. 控禹穴:指亲临会稽山的禹穴,相传为大禹葬地,代指参与朝廷重要典礼或巡幸。控,临、至之意。
9. 白头重见赋《南山》:化用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或《南山有台》,此处借指老友重逢,共赋颂世之诗,表达久别重逢之喜。
10. 风月笙箫坐夜闲:描绘月下清风中,吹奏音乐、共度良宵的闲适生活,寄托对太平岁月的向往。
以上为【鹿鸣宴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鹿鸣宴》是苏轼为庆贺友人科举高中而作的一首应酬诗。全诗以“喜君新夺锦标还”为核心,既表达对友人登第的由衷祝贺,又寄寓了诗人自身对仕途、友情与太平盛世的向往。诗中融合了科举文化、历史典故与自然意象,语言典雅而不失流畅,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。前半写实,后半抒怀,由外在的热闹转向内心的宁静期待,展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仍不失高远情怀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鹿鸣宴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韵悠长。首联以“连骑”“画鼓”开篇,勾勒出鹿鸣宴的热闹场景,“喜君新夺锦标还”直抒胸臆,点明主题。颔联转写宴席细节,“金罍浮菊”与“红蕊将春”对仗工整,一静一动,既有视觉之美,又含时令之感,赋予宴会以诗意气息。颈联回忆往昔共事之荣光(“控禹穴”),再写今日白首相见之欣慰,时空交错,情感深沉。尾联则宕开一笔,由现实转入理想,期盼未来能共享升平之乐,在风月笙箫中度过宁静长夜,体现了苏轼一贯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社会的理想。全诗融叙事、写景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语言清丽而不失厚重,堪称宋代唱和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鹿鸣宴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应制而有深情,非徒应酬之作。‘金罍浮菊’‘红蕊将春’,写景如画;‘白头重见’‘风月笙箫’,感慨遥深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起结俱有气象,中二联工丽而自然。‘待入关’三字稍晦,然整体流畅,不失为佳构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苏诗多豪宕,此独温雅。鹿鸣宴本俗务,公能出之以风致,所谓化俗为雅者也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此类赠答诗,往往于恭贺之中寓己志,不落套语。‘何时共乐升平事’一句,可见其心系天下,非止私情。”
以上为【鹿鸣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