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在云烟之外凭靠高楼眺望,略见远处灯光一亮一熄。向上跨越玉桥回到仙境去,看仙人居住洞天的星月。
当年汉张劭和范式情深谊笃流韵仍在,何况在乎那一杯美酒。不要过问政治大事和不值得一听的微小言论。
版本二:
在缥缈的烟雾之外,我倚靠着高耸的楼阁,初次望见远处灯火忽明忽暗。
忽然间,我仿佛骑着玉虹飞升而去,前往仙境,观赏那洞天之中的星月美景。
当年张劭与范式那样的高士风范尚在人间,更何况此刻手中还捧着一杯如雪般清冽的美酒。
不要再问尘世间那些纷扰俗事了,它们就像利剑锋尖上那一声微弱的吹响,毫无意义。
以上为【好事近】的翻译。
注释
烟外:云烟之外。危楼:高楼,这里代指临皋亭楼。
初见:刚刚看见,略略看见。明灭:一亮一熄。
却:向上,仰。玉虹:白玉般的桥。
洞天:仙人居住地。道教称神仙的居住处,意谓洞中别有天地。后人泛指风景胜地。星月:天上的星星和月亮。这里东坡暗指京城的美景或挚友。
当时:当年。张范:指张勋和范式,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载,河南平舆人。张劭与山东金乡人范式太学同学,盟誓结为生死之交。一日,范式梦见张劭前来告知‘吾(张劭)次某日死’。范如期前来探听,果见张劭已死。范未来前,张劭棺柩抬不起来;范式一到,张棺自动成行。后人以此喻交情生死不渝。
尊:同”樽“,酒杯。浮雪:白酒。
剑头微吷(xuè):喻微小、无足轻重。这里以剑环和剑首声喻微不足道的言论。
1. 好事近:词牌名,又名“钓船笛”“翠圆枝”,双调四十五字,仄韵。
2. 烟外:云烟之外,形容距离遥远或境界缥缈。
3. 危楼:高楼,常指临高眺远之楼。
4. 远灯明灭:远处的灯火闪烁不定,暗示夜景幽深。
5. 玉虹:彩虹的美称,此处比喻通向仙境的桥梁,带有神话色彩。
6. 洞天: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地为“洞天福地”,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。
7. 张范:指东汉名士张劭与范式,二人以信义著称,此处借指高洁之士风。
8. 一尊浮雪:一杯酒,形容酒色清澈如雪。“尊”同“樽”,酒器。
9. 剑头微吷(xuè):典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,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事物,引申为世俗纷争毫无意义。
10. 吷:形容轻微的吹气声。
以上为【好事近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好事近·烟外倚危楼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。这首词上片即景抒情,写自己的追求与愿望。下片引用史典,交友为寄,表达出他看穿现实的超然的人生态度。这首词以描景与虚幻,现实与历史相融会的笔调,塑造了一位孤独缥缈不定,不问政治的隐士形象。文字洗炼,而寓意鲜明。
《好事近》是苏轼晚年词作中极具道家色彩与超脱情怀的一篇。全词以登高远望起兴,由实景转入幻境,表现出词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、理想境界的向往。词中“却跨玉虹归去”一句,极富浪漫主义色彩,展现了苏轼一贯的豪放与飘逸。后段借古人事迹与饮酒自适,进一步抒发了“不问世间事”的出世之志。整首词意境空灵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,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后期追求心灵解脱的思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好事近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高远的意境:“烟外倚危楼,初见远灯明灭。”一个“倚”字写出词人孤独沉思之态,“烟外”与“明灭”则渲染出夜色的深邃与不可捉摸,为下文的超然出世埋下伏笔。紧接着,“却跨玉虹归去、看洞天星月”陡然跃入幻想,以瑰丽的想象将现实升华至仙界,表现了词人渴望摆脱尘网、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。此句气势飞动,极具李白式的浪漫色彩。
下片转而用典抒怀,“当时张范风流在”既是对古人高洁品格的追慕,也暗含对当世道义沦丧的感慨。“况一尊浮雪”则回归当下,以饮酒自适表达暂得于己的慰藉。结尾“莫问世间何事、与剑头微吷”化用《庄子》典故,将世俗功名利禄视如虚无,彻底否定了现实纷争的价值,体现出道家“齐物”“逍遥”的哲学思想。
全词结构由实入虚,由景生情,再由情入理,层层递进。语言凝练,意象空灵,既有宋词的婉约之致,又具苏轼特有的豪放气质。尤其是“跨玉虹”“看星月”的奇想,使整首词充满仙气与诗意,堪称苏轼晚期词中融合儒释道思想的代表之作。
以上为【好事近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乐府纪闻》:“东坡《好事近》词,飘逸绝尘,有乘风欲仙之概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却跨玉虹’二句,奇思壮采,非胸中有万丈光芒者不能道。”
3. 清·黄苏《蓼园词选》:“此词似写登览,实寓出世之思。‘剑头微吷’,语极冷隽,见世事之不足问。”
4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虽未直接评此词,但其谓“东坡之词旷”,正可为此词注脚。
5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语:“此词疑作于惠州或儋州时期,时公屡遭迁谪,故多游仙之想,托兴高远。”
以上为【好事近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