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江边皎洁的月光下经过侯滩,又登上山腰观看人们击打盘鼓的热闹场景。百岁老人亲自击鼓助兴,城中的忧患烦恼与他们毫无关联。
以上为【侯滩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侯滩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可能在今四川或湖北一带,为长江沿岸某处渡口或村落。
2. 江边皎皎:形容月光洒在江面上明亮清澈的样子。“皎皎”本义为洁白明亮,此处指月光。
3. 打盘:即“打盘鼓”,古代民间一种集体击鼓娱乐活动,常见于节庆或集会,参与者围成一圈击打鼓具,节奏欢快。
4. 百岁老儿:极言老人年高,未必实指一百岁,而是强调其长寿且精神矍铄。
5. 亲击鼓:亲自参与击鼓,说明老人仍具活力,也反映当地民风淳朴、老少同乐。
6. 城中忧患:指官场纷争、政事烦扰等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与忧虑。
7. 不相干:毫无关系,表示山野百姓生活超脱于城市政治与烦恼之外。
8. 苏轼: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9. 宋·诗:标明此诗为宋代所作,体裁为诗。
10. 此诗不见于《苏轼诗集》通行版本,疑为误题或后人伪托之作,尚无确凿文献证据证明其为苏轼真作。
以上为【侯滩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侯滩时所见的民间欢庆场景,通过“江边皎皎”营造出清幽静谧的夜景氛围,继而转入山腰民众击鼓娱乐的生动画面。诗中“百岁老儿亲击鼓”一句,既表现了民间生活的活力与乐观,也暗含对长寿安康的赞美。末句“城中忧患不相干”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烦扰的疏离感,以及对淳朴乡野生活的向往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由静入动,情感由景生情,体现了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侯滩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简洁笔触勾勒出一幅月下乡村行乐图。首句“江边皎皎过侯滩”以视觉意象开篇,月华如水,江流无声,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,为后文的动态描写埋下伏笔。次句“更上山腰看打盘”转写人事,由静入动,诗人主动登高观俗,表现出对民间生活的浓厚兴趣。第三句“百岁老儿亲击鼓”极具画面感,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抖擞的老人亲自击鼓,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韧性,也象征着乡土文化的延续与生机。结句“城中忧患不相干”卒章显志,将山野之乐与城市之忧对立起来,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羁绊的厌倦和对自然纯朴生活的向往。整首诗结构紧凑,对比鲜明,寓情于景,虽若浅显却意味深长,具有典型的宋诗理趣风格。
以上为【侯滩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目前未见历代重要诗评著作(如《苕溪渔隐丛话》《诗人玉屑》《宋诗纪事》《历代诗话》等)收录此诗或加以评述。
2. 清代《全宋诗》及现代整理本《苏轼诗集》(孔凡礼点校)均未收录此诗,学术界普遍认为其非苏轼作品。
3. 当代权威数据库如“中国基本古籍库”“中华经典古籍库”中亦无此诗出处记录。
4. 该诗在网络上流传较广,多标注为“苏轼诗”,但缺乏原始文献支持,极可能为近人伪托或误题。
5. 因作者归属存疑,目前尚无可靠辑评资料可征引。
以上为【侯滩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