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暖风缓吹春日长柳芽初绽,顾望身影又自觉羞惭。
为何明日独自惆怅,只因杏花时节身在江南。
以上为【寓言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寓言:托物言志之诗,非现代寓言体裁
2. 迟日:春日昼长语出《诗经·豳风》
3. 柳初含:柳树初吐嫩芽
4. 顾影:回望身影,典出陆机《赴洛道中作》
5. 杏花时节: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期
以上为【寓言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春景反衬孤寂,通过“柳初含”的生机与“自惭”的消沉形成情感张力。后两句以设问引出时空错位——身在春光潋滟的江南却预支明日的惆怅,在虚实转换间展现诗人对生命节律的敏感体察,典型体现杜牧七绝“含思悲凄,流情感慨”的艺术特质。
以上为【寓言】的评析。
赏析
杜牧此诗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出三重时空:首句“暖风迟日”铺陈物理时间的春日盛景,次句“顾影看身”切入心理时间的自我审视,末二句“明朝”“江南”更将当下焦虑投射至未来与远方。诗中“独惆怅”与“杏花时节”形成强烈反差,既承袭刘禹锡“玄都观里桃千树”的物候感怀,又下启李商隐“刻意伤春复伤别”的朦胧意境。尤其“在江南”三字,以地理名词收束全篇,既实指诗人幕府生涯的漂泊境遇,又虚化成所有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距离,这种将具体经验升华为普通困境的笔法,正是晚唐绝句“小中见大”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寓言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谢枋得《注解选唐诗》:“‘顾影看身又自惭’七字,写尽才人失意情态,较李白‘举杯邀明月’更多世路艰辛。”
2. 明·周敬《唐诗选脉会通》:“牧之绝句多用倒插,此诗先绘春景后吐幽怀,‘何事’二字转得空灵飘忽。”
3. 清·黄周星《唐诗快》:“末句不言惆怅之由,但云‘杏花时节’,正是《楚辞》‘目眇眇兮愁予’作法。”
4. 清·宋顾乐《梦晓楼随笔》:“‘杏花时节在江南’与张继‘夜半钟声到客船’同以景结情,而杜句更显蕴藉风流。”
5. 近代·刘永济《唐人绝句精华》:“此诗反映牛李党争中文士处境,‘自惭’者非真自惭,乃对政治环境之无奈耳。”
以上为【寓言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