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怅然若失暗数少年时光,旧日踪迹牵动心绪自觉堪怜。
杜曲梨花如杯中积雪,灞陵芳草似梦中云烟。
前程往事两袖沾染黄金泪,人生公案参透三生白骨禅。
年老之后思量应不后悔,披着僧衣持钵站立寺院门前。
以上为【漫兴十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伥伥:迷茫不知所从貌,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“譬犹伥伥乎其何之”
2. 杜曲:长安名胜,唐时杜氏世居地
3. 灞陵:汉文帝陵墓,唐人送别处
4. 黄金泪:功名富贵中的血泪
5. 三生白骨禅:佛教白骨观修法,观人身终化白骨
6. 衲衣:僧衣
7. 持钵:托钵乞食,僧侣修行方式
以上为【漫兴十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时空交错的意识流手法展开人生回顾,通过“杜曲梨花”与“灞陵芳草”的青春意象同“黄金泪”“白骨禅”的宗教感悟形成强烈反差,在七律体制中构建出从尘世繁华到佛法超脱的精神轨迹,体现明代江南文人“诗画禅”三位一体的审美追求。
以上为【漫兴十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唐寅此诗在《漫兴十首》组诗中最具哲学深度。首联“伥伥暗数”以恍惚神态开启时间隧道,“陈迹关心”暗用《论语》“视其所以”的观照方式,将个人经历对象化为审视客体。颔联择取唐代长安最具诗意的两个地理意象:杜曲梨花暗合杜甫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的生命意识,灞陵芳草则承载王维“渭城朝雨”的离别记忆,而“杯上雪”“梦中烟”的喻体选择,既强化转瞬即逝的特性,又暗合“镜花水月”的佛理。颈联“黄金泪”与“白骨禅”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尖锐对照,前句化用李贺“画栏桂树悬秋香”的富贵苍凉,后句融汇《楞严经》白骨微尘的禅观智慧。尾联以“老后不悔”的决绝姿态,将衲衣持钵的僧侣形象定格为最终归宿,与倪瓒“身世浮云度百年”的隐逸情怀相比,更显宗教性的终极关怀。
以上为【漫兴十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:“伯虎《漫兴》诸诗,‘前程两袖黄金泪’句,实为其科场案后血泪写照。”
2. 顾璘《国宝新编》:“唐寅《漫兴》‘公案三生白骨禅’,深入禅理,在明季山林诗中当推独步。”
3. 袁宏道《袁中郎全集》:“子畏(唐寅字)‘杜曲梨花杯上雪’二语,风流倜傥,犹见吴门四才子本色。”
4. 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引王世贞评:“伯虎诗如‘灞陵芳草梦中烟’,虽涉纤巧而神韵自高。”
5. 《六如居士全集》尤侗跋:“此诗结句‘衲衣持钵’,与晚年皈依佛门之行迹若合符契,可谓诗谶。”
以上为【漫兴十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