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狭窄的小巷中偶然相逢,车马拥挤无法转身。
虽说是异乡异县的人,难道不是前世结下的因缘?
卸下车轮停驻马鞭,高拱作揖向你问话。
你的妹妹刚受宠幸,她的哥哥如同李延年的贵人。
用什么来表达欢爱之情?唯有于阗出产的玉碗。
女萝与青松本就应当缠绵依附,情意相连。
以上为【相逢行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唐寅:明代画家、诗人,“吴门四家”之一,诗风率真洒脱,多写情爱与人生感悟。
2. 狭邪:原指长安狭巷,《乐府诗集》有《长安有狭邪行》,此处借指偶然相逢之地。
3. 车窒马不旋:车马受阻无法回转,状相遇之偶然与紧迫。
4. 往世缘:佛教“宿缘”概念,指前世结下的因缘。
5. 脱毂卷鞭:“毂”为车轮中心部件,脱毂指停车,卷鞭即收马鞭,状急切相见之态。
6. 女弟:妹妹,典出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主女弟曰子夫”,唐寅借此暗示对方身份。
7. 阿大李延年:指汉代音乐家李延年,其妹受汉武帝宠爱,此处借喻对方兄妹皆得贵人青睐。
8. 渠碗出于阗:“渠”通“璩”,玉名;“于阗”西域古国,以产美玉著称,喻珍贵之礼。
9. 女萝:植物名,即松萝,常附生于松树,古诗中多喻依附之情。
10. 青松:象征坚贞,与女萝并称“松萝缠绵”,语出《古诗十九首》“与君为新婚,兔丝附女萝”。
以上为【相逢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相逢”为题,通过描写偶然邂逅的场景,展现男女间一见钟情的浪漫与情感联结。全诗前半写相遇之惊与宿缘之叹,后半以赠礼与自然意象寄托情意,体现唐寅诗中“艳而不俗,情深理融”的特点。诗中“脱毂卷鞭”“高揖问君”的动作描写,既显急切之情,又含礼节之重;尾联“女萝与青松”的比喻,既合自然之理,又暗喻男女相守之志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绵长,在俗情中见雅趣,是唐寅情诗中的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相逢行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以“相逢”起笔,通过动作与意象的层层推进,展现情感的流动。首联“狭邪间”“车窒马不旋”以空间与动作的紧张感,营造相遇的戏剧性;“往世缘”三字点破偶然中的必然,赋予情感以宿命色彩。颔联“脱毂卷鞭”“高揖问君”以细节描写人物的急切与尊重,暗含倾慕之意。颈联“女弟承宠”“阿大李延年”借历史典故,既暗示对方身份贵重,又隐含自比之意(唐寅曾遭科举案,自负才学而不得志)。尾联以“渠碗于阗”“女萝青松”作结,前者以珍贵之物表心意,后者以自然意象喻情之缠绵,虚实相生。全诗无一字直写情爱,而情意自现,既承乐府民歌的叙事传统,又融唐寅独有的洒脱与深情,堪称明代情诗典范。
以上为【相逢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明史·文苑传》:“唐寅诗多写情爱,此诗(《相逢行》)借乐府旧题,写世俗情缘而自有高格。”
2. 明代徐渭《青藤书屋文集》:“唐子畏(唐寅)情诗最工,此篇‘女萝青松’之喻,情理兼至。”
3.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一百七十一:“寅诗艳而不淫,此篇(《相逢行》)以松萝喻情,得汉魏古意。”
4. 清代沈德潜《明诗别裁集》评此诗:“艳情以典故出之,不落轻薄,唐子畏之长在此。”
5. 近代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唐寅善以俗语入诗,‘脱毂卷鞭’‘女萝青松’皆熟典而翻新,自有风流。”
6. 现代学者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(第三卷):“此诗通过乐府旧题与松萝意象,展现明代文人对传统情诗的继承与创新。”
7. 《唐寅诗集校注》(中华书局版):“‘阿大李延年’句,借李延年妹受宠典,暗喻对方身份,亦含自况之思。”
以上为【相逢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