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月透帘栊,萤光度碧空。
遥天初缥缈,低树渐葱茏。
龙吹过庭竹,鸾歌拂井桐。
罗绡垂薄雾,环佩响轻风。
绛节随金母,云心捧玉童。
更深人悄悄,晨会雨蒙蒙。
珠莹光文履,花明隐绣栊。
宝钗行彩凤,罗帔掩丹虹。
言自瑶华浦,将朝碧帝宫。
因游李城北,偶向宋家东。
戏调初微拒,柔情已暗通。
低鬟蝉影动,回步玉尘蒙。
转面流花雪,登床抱绮丛。
鸳鸯交颈舞,翡翠合欢笼。
眉黛羞频聚,朱唇暖更融。
气清兰蕊馥,肤润玉肌丰。
无力慵移腕,多娇爱敛躬。
汗光珠点点,发乱绿松松。
方喜千年会,俄闻五夜穷。
华光犹冉冉,旭日渐曈曈。
警乘还归洛,吹箫亦上嵩。
衣香犹染麝,枕腻尚残红。
幂幂临塘草,飘飘思渚蓬。
素琴鸣怨鹤,清汉望归鸿。
海阔诚难度,天高不易冲。
行云无处所,萧史在楼中。
翻译
微月透入窗棂,萤光飞度碧空。
远天初现缥缈,低树渐显葱茏。
如龙吟声吹过庭竹,似鸾鸣歌拂动井桐。
罗纱如垂薄雾,环佩轻响风中。
仙仗随从西王母,云心捧侍玉童。
更深时分人寂静,清晨相会雨蒙蒙。
珍珠闪亮缀绣鞋,花纹明艳隐窗栊。
宝钗行走彩凤舞,罗帔掩映丹虹红。
自言来自瑶华浦,将要朝谒碧帝宫。
因游李城北郊外,偶向宋家东邻逢。
戏谑调笑初微拒,柔情蜜意已暗通。
低垂鬟髻蝉影动,回转步态玉尘蒙。
转面如流花间雪,登床相拥绮罗丛。
鸳鸯交颈翩翩舞,翡翠合欢笼中融。
眉黛含羞频频聚,朱唇温热愈交融。
气息清如兰蕊馥,肌肤润似玉肌丰。
无力慵懒移纤腕,多娇爱怜敛娇躬。
汗光点点如珠落,鬓发松散绿云松。
正喜千年良宵会,忽闻五更夜将穷。
流连时分心有憾,缱绻情意难告终。
娇颜慢展含愁态,芳词誓约表素衷。
赠玉环明姻缘合,留同心结表心同。
啼痕脂粉流清镜,残灯微光绕暗虫。
烛光犹自冉冉亮,朝日渐升曈曈红。
护驾归去返洛水,吹箫亦将上嵩峰。
衣香犹染麝香气,枕腻尚存残脂红。
萋萋覆盖临塘草,飘飘若思渚畔蓬。
素琴如闻怨鹤唳,清霄遥望归飞鸿。
海阔诚然难飞度,天高不易可直冲。
行云飘荡无处所,萧史永在凤楼中。
以上为【会真诗三十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会真:遇仙,唐代指艳遇
2. 帘栊:窗帘与窗棂
3. 绛节:红色符节,仙仪仗
4. 金母:西王母
5. 碧帝:东方青帝
6. 李城、宋家:用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典故
7. 五夜:五更
8. 萧史:秦穆公女弄玉夫婿,后双双仙去
以上为【会真诗三十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会真诗三十韵》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。这首诗共六段,描写的是张生在井桐庭竹声中遇一美人,二人一见钟情,继而交颈合欢,互换礼物许下誓言,永久相爱。
这首诗可以分为六段,第一段六韵十二句。前四句写色渐晚,葱茏二字应当解作朦胧,中四句写在井桐庭竹声中,有一个美人,穿薄雾似的轻绡之衣,正在走过来,身上悬挂的环佩在风中戛响着。龙吹、鸾歌,都是形容风声。罗绡二句是转折句,从写景过渡到写人。后四句将金母、玉童比喻那个美人。金母即西王母,她出来时有霓旌降节簇拥着。这里是指婢女红娘随侍而来。“云心”句也是同样的含意,但已不知用什么典故了。“更深”二句写美人来去的时间,也是“夜半来,天明去”之意。
第二段四韵八句。前四句描写美人的衣履钗帔,后四句是叙述语。用一个“言”字,即等于“她说”。诗人把这个美人比之为洛妃。她自己说:从瑶华浦来,本想到天宫去朝见青帝,因为中途经过洛阳城北,却想不到偶然走到宋玉家的东邻来了。最后一句又是用了宋玉的《登徒子赋》的典故。这四句都是用形象语来表达,总的意义是说:她本想到佛殿上去焚香礼佛,却不意误走到西厢来了。
第三段四韵八句,叙述张生调戏成功。那美人始而微拒,继而柔情暗通。低鬟、回步二句形容她心理踌躇不决。最后却是转面登床,成就了交颈合欢的私情。
第四段四韵八句,描写交颈合欢时的美人姿态,从来诗人不敢公然赋咏男女阴私之事,《玉台新咏》以宫体艳诗著名,也没有这样的作品。元稹这一段诗,真是杜牧所痛斥的“淫言媒语”,维护封建礼教者,当然要说是名教罪人。主张典雅文学者,也以为这些诗句太粗俗下流。但是客观现实既已存在,有了元稹的先倒,后世就只会变本加厉。以《莺鸯传》为题材的《西厢记》传奇,在张生与莺莺幽会的这一场曲文,写得比诗句更为淫亵。自此以后,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专以描写色情为题材的小说、戏剧和诗歌。始作俑者不能不推元稹。
第五段六韵十二句,写幽欢未足,天已黎明。双方海誓山盟,并互相赠送礼物,表明同命同心的永久的爱情。
第六段六韵十二句写美人去后,衣裳上还沾染她的香气,枕上还留着她的脂粉。自己感到孤独,如临塘之草,思渚之蓬,没有归宿之处,弹琴则发出怨鹤之声;仰望太空,但见归鸿飞逝。想到自己与美人的居处,竟像海阔天高,不易接近。美人如行云飘去,不知何往,而自己却像箫史那样,独居楼中,不能得到弄玉为伴侣。弄玉是神话中秦穆王的爱女。箫史是一个善吹箫的青年。吹起箫来,引来了一只风凰,箫史和弄玉公主一起乘在凤凰背上,上升成仙。这里是变用这个典故,说箫史没有得到弄玉,而仍在楼中。
此诗以绵密工笔铺陈艳情,通过"微月透帘"到"旭日曈曈"的时间流转,构建出完整的幽会叙事。诗中"龙吹庭竹""鸾歌井桐"的仙道意象与"鸳鸯交颈""翡翠合欢"的世俗情爱交织,在宗教庄严与人性解放间形成微妙张力。尾联"行云无处"的飘零感与"萧史在楼"的永恒守望,将瞬间欢愉升华为永恒缺憾,体现中唐爱情诗特有的悲剧美感。
以上为【会真诗三十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为《莺莺传》核心诗作,实为元稹自述与双文(崔莺莺原型)情事。开篇"微月""萤光"的朦胧光影,既写实景更喻偷情性质,与《长恨歌"夜半无人私语时"异曲同工。"龙吹鸾歌"的仙乐意象,将世俗情欲神圣化,反映中唐道教世俗化趋势。中间性爱描写"汗光珠点点"等句,突破齐梁宫体诗隐晦传统,以生理细节的真实记录开创"自传体艳诗"新境,较之韩偓《香奁集》更显大胆。后段"赠环留结"的信物交换,既承《定情诗》传统,又暗含对婚姻誓约落空的反讽。尾联"行云"化用宋玉《高唐赋》而翻出新意:巫山神女尚能"朝云暮雨",而现实中的莺莺却如萧史永隔,这种仙凡对比深化了爱情悲剧的哲学意蕴。全诗在三百字间完成从幽会到诀别的完整叙事,堪称中唐叙事诗与爱情诗结合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会真诗三十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赵德麟《侯鲭录》:"微之《会真诗》,杨巨源《崔娘诗》,皆《莺莺传》关节处,'低鬟蝉影动'等语,自是唐人本事。"
2. 明·胡应麟《诗薮》:"元徽之《会真》诗,藻绘太工,而颢气不足,与《连昌宫词》如出两手。"
3. 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:"此诗实乃自叙之作,'因游李城北'等句,为其假托仙道掩饰真事之证。"
4. 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:"元稹以张生自寓,述其亲历之境,虽文章尚非上乘,而时有情致,固亦可观。"
以上为【会真诗三十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