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千金买断春光在叫卖声中,紫艳红香凭借悦耳吆喝。
多少地方唤回游春绮梦,谁家不被牵动惜芳心。
声韵飘过杨柳门庭至日暮,回响穿透秋千院落至深处。
忽被卷帘佳人唤住担子,蜂蝶追随花担转过墙阴。
以上为【卖花声】的翻译。
注释
卖花声:元代大都街头实景,亦为词牌名《浪淘沙》别称
费千金:化用苏轼《和述古冬日牡丹》“千金买断牡丹春”句意
游冶梦:出自李白《采莲曲》“游冶郎行未归”,指春游兴致
卷帘人:暗用李清照《如梦令》“试问卷帘人”典故,指闺中女子
蝶蜂随担:呼应杨万里《蜂儿》“蜜成万花不敢采,留与卖花人担归”诗意
以上为【卖花声】的注释。
评析
通感运用:“叫尽春光”将视觉转化为听觉,“紫艳红香藉好音”形成声色交响
空间叙事:从街市“游冶梦”到“门庭晚”,再到“院落深”,最后“过墙阴”,完成声音的空间流动轨迹
瞬间捕捉:尾联“忽被唤住”的戏剧性定格,使全诗从声音描写跃升为生活场景剧
双关意象:“卖花声”既指实际吆喝,又暗合词牌名,体现诗词互文
以上为【卖花声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市井卖花声为切入点,构建出元代都市的春光交响图。首联以“叫尽”为诗眼,将不可见的声波具象为承载“紫艳红香”的传播媒介。颔联通过“几处”“谁家”的不定指称,展现声音引发的集体春心荡漾。颈联以“杨柳门庭”与“秋千院落”对举,用声音穿透不同空间维度,暗示社会各阶层共有的惜春情怀。尾联突然打破全诗的声音叙事,以“卷帘人唤住”的特定场景收束,蜂蝶追随花担的意象既强化视觉画面,又暗喻春色随声流动的生命张力。全诗在二十八字内完成从听觉到视觉、从集体情感到个体互动、从时间流逝到空间穿透的多维艺术构建,堪称元代市井题材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卖花声】的赏析。
辑评
顾嗣立《元诗选》癸集:“谢宗可《卖花声》诗,末句‘蝶蜂随担过墙阴’,当时京师实景,今罕有能状者。”
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卷上:“元人谢宗可咏物最工,其《卖花声》结语忽入人情,与前面‘叫尽春光’相应,有羚羊挂角之妙。”
李蓘《元艺圃集》评:“前六句皆写声,七八忽接人事,而‘蝶蜂随担’四字仍不脱‘卖花’本题,此等章法唯唐人能之,宗可乃得三昧。”
以上为【卖花声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